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本校6位教師獲10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6.11.23秘書處】

 化學系江昀緯副教授、電機系翁詠祿副教授、英語教學系楊蕙君副教授、工工系廖崇碩副教授、化工系衛子健副教授、中文系顏健富副教授獲10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下為6位老師的簡介(依姓氏筆劃順序):

 
江昀緯 電子自旋與細胞自裁的新突破
江昀緯副教授2006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隔年獲聘至清華化學系任教。研究專長為物理化學與生物跨領域研究,致力於發展磁共振光譜技術,將未成對電子當作探針,用以解析生物巨分子的行為。
 
江老師實驗室主要從事光譜及大量生物醫學實驗,並開發出多項獨特的電子自旋(ESR)技術,用來解析細胞自裁過程中分子的動態,釐清細胞自裁與癌細胞生長的關聯。著名期刊《Structure》就曾引文介紹江老師「直指粒線體調控的核心」的研究。
 
近年來江老師學術表現屢獲肯定,包含清華新進人員研究獎、水木文教基金會傑出年輕學者獎、生物物理學會傑出年輕學者獎、化學學會傑出青年化學家獎章,並受邀至國外多場大型國際會議演講。
 
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肯定,江老師感謝學校、系上同仁的支持,更感謝家人們多年來的鼓勵與陪伴。他也感謝研究團隊學生,讓實驗室每天充滿快樂積極的氛圍。他說,能每天和學生們相互激盪討論研究,將許多很棒的想法一一實現,是研究路上持續突破的重要動力。
 
翁詠祿 通道編碼研究獲國內外肯定
翁詠祿副教授1997年畢業於台大電機系,2001年獲得博士學位,在工業界服務4年之後到本校電機系與通訊所任教。翁老師的研究方向為通道編碼、數位通訊及通訊積體電路設計。他所領導的實驗室在錯誤更正碼的編解碼演算法、通訊與儲存系統上的應用、以及相關的硬體設計方面研究成果豐碩,近五年發表18篇學術論文於國際一流期刊,擁有7件美國以及7件台灣專利,並於去年獲得台灣積體電路設計學會傑出年輕學者獎。
 
翁老師的研究不僅具學術價值且兼富產業應用性,於本校電機系服務至今,實驗室已成功開發Wi-Fi、10Gbps Ethernet、SRAM、Flash memory等應用相關的錯誤更正編解碼技術。此外,翁老師也與工研院合作提出18件IEEE 802.16相關標準的技術提案。多項研發技術已獲得專利,並成功技轉至國內的領導廠商。
 
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翁老師感謝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林茂昭老師的栽培與指導,讓他有機會貢獻所長。也感謝電機系與通訊所提供優良的研究環境與資源,資深同仁們於研究上的協助與提攜,科技部研究經費的支持。他表示,因為每一位研究生及合作夥伴們辛勤努力與付出,才有今天的成果。翁老師也感謝家人無怨無悔的支持,讓他能夠更投入在熱愛的工作上。他期許未來在清華,不論在學術研究或產學合作上,都能發揮所長、盡心盡力,對國內相關產業有所貢獻。
 
楊蕙君 語言評量新契機
楊蕙君副教授於2009年自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取得外語教育博士後,先於中山醫學大學任教,2012年2月至新竹教育大學服務。她表示,會從事語言評量的研究,緣起於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至美國教育測驗中心參與地方性及國際性的語言評量題目設計,因而進一步了解評量內涵的諸多面向,也體認到評量工具的建構與使用主宰著語言課程的規劃與運作。
 
楊老師的研究主軸聚焦於高風險之標準化英語測驗與課室評量的理論架構、制定標準、及評量工具之發展。研究議題包含各類型學術英文寫作試題之建構效度、擬真度及公平性,並進一步探討試題型態對不同語言能力學習者所產出之言談語用特徵的影響。她更結合資訊科技領域,開發以學習為導向之適性化語言評量系統,以提升差異化學習之成效。目標是將基礎評量研究應用於英語教學場域,建立有效教學機制。
 
獲此殊榮,楊老師表示,這是對學術成果的重大鼓勵及肯定。她非常感謝科技部經費和研究資源的挹注,也感謝英語教學系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與最大的學術自由,讓她的研究興趣及專長得以充分發揮。楊老師也感謝國內外應用語言學界的先進,透過他們的著作及演講,帶給她無限的靈感與啟發。最後更要感謝學校各級長官及系上同仁的提攜與愛護,以及志同道合研究夥伴的無私合作,還有家人的一路相伴與支持,他們都是這些豐碩的研究成果的重要功臣,未來她將秉持初衷,持續在研究這條路深耕努力。
 
廖崇碩 組合最優化演算法:從理論到應用
廖崇碩副教授於2010年加入本校,其研究主要探討組合最優化演算法的設計與分析,特別之處在於其跨領域的應用,包括:多重生物網路的比對、大規模路徑規劃的即時算法、動態排程、與智慧電網等,皆是利用組合最優化的理論分析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有重大的改良與突破。
 
廖老師對實驗室研究生的要求首重理論的研討與分析,他一直相信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才能夠支撐在應用領域方面的研究發展。他過去實驗室的學生,無論是博士班或碩士班的研究成果,也屢屢受到國際的肯定。他表示,「這些清華潛力無窮的學生,是實驗室豐碩成果的基石,亦是驅動我不斷探索美好研究的熱情力量。」
 
廖老師近年研究成果除了發表在不同領域的重量級期刊:《Bioinformatic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等,也受到跨學門獎項的肯定,獲得工業工程學會的優秀青年工業工程師獎、資訊學會的李國鼎青年研究獎、服務科學領域的溫世仁國際合作研究獎等;並因此獲邀至多所國外著名大學演講及訪問合作。
 
在熱愛的教學方面,廖老師也獲得兩次工學院傑出教學獎的肯定。對於這些成果,廖老師要特別謝謝工業工程系提供了最堅實及優良的研究環境,及系上同事們的支持與提拔,也感謝家人一路的陪伴,尤其是太太在兩個女兒剛出生期間的體諒與犧牲,他以此獎項獻給親愛的家人。
 
衛子健 將電化學工程發揚光大
衛子健副教授於2007年取得清華大學化工博士學位後,進入工業界擔任新事業部主管,2012年返回母校清華化工系任教。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染料敏化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奈米粒子合成與應用,及表面處理與高附著性金屬化製程等。
 
衛老師自工業界回到學術界發展,一直期望以工程師的養成作為教育研究生的目標,並落實在研究中。因此除了基本實作技巧,特別強調包括簡報技巧、時間管理以及做事態度等同學們未來職場上必要的工作技能,一併都在研究期間培養。未來希望能將各專長領域的中長期研發成果,逐步推向實用化與產業化。
 
獲此殊榮,衛老師要將榮耀分享給實驗室所有就學中以及已經畢業的同學。他最想感謝的是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以及啟蒙他的萬其超和王詠雲教授。
 
顏健富 馳騁在晚清文學地圖上的旅人
顏健富副教授分別於國立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取得中文系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畢業後到清華大學執教。
 
顏老師的專長是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尤其致力於晚清小說,探索19世紀處於天崩地裂的中國作家如何透過小說書寫思考自我的定位?深沈根植於民族心理的文學傳統如何與彼時湧入的新思潮對話?各種激烈碰觸與重組的概念思潮又如何牽動小說敘事與文學範式的轉向?他著有《從身體到世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革命、啟蒙、抒情: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思錄》等,本年度繼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後又獲頒此獎,受學界肯定。
 
同時是背包旅人的顏老師,鑽究文學中的「烏托邦」、「世界」、「冒險」、「非洲」等議題,回應旅人根深蒂固且又蠢蠢欲動的出走欲望。他曾有很長的時間在旅途上度過,跟五湖四海的背包客穿梭各國邊界,住過無數背包旅館,總是將吱嘎作響的床架當成培植夢想的大暖棚。他結合自身的旅行經驗、文學閱讀與學術研究,開授「旅行與文學課程」,鼓舞同學背起背包探向未知的前方。
 
顏老師感謝清華提供重質不重量的研究環境,讓他得以更多時間發掘乏人問津或隱而未顯的材料議題,從地基開始打起到蓋起樓房,固然非一蹴而成,可是更能根本性與深度性地回應問題。
 
<<本校6位教師獲10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