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向近代「三不朽」教育家梅貽琦校長致敬【2012.11.01秘書處】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中國哲人追求的人生事業,梅貽琦校長謙謙君子,謹言慎行,一生重人才、重創新,重視全人教育,中國著名作家鍾秀斌先生說,「梅先生是一個時代的斯文」,可謂是繼中國古代孔子、王陽明、曾國藩三位符合三不朽標準的人物後,近代史上做到「三不朽」的大教育家。

為了紀念梅貽琦校長對兩岸清華的貢獻,本校於26、27日兩天舉辦「梅貽琦校長逝世50週年紀念研討會」,邀請中研院鄧昌黎院士、中國紀實文學作家也是本校駐校作家岳南先生、中國著名作家鍾秀斌先生,以及國內多位學者,從「通識教育」、「體育教育」、「全球化」、「學術自由與校園民主」、「大學的學術基礎與發展」、「人文教育與大學精神」等主題,一同談論梅校長的「全人」教育理念。此外,包括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本校劉炯朗前校長、廈門大學鄔大光副校長及雲南師範大學葉燎原書記等嘉賓也都前來與會。

「梅校長是兩岸清華永遠共同的校長」,陳力俊校長再度強調。他指出,這場紀念會不僅緬懷梅貽琦校長的行誼,也就與其辦學理念契合的主軸,包括通識教育、體育教育、全球化、學術自由與校園民主、大學的學術基礎與發展、人文教育與大學精神進行研討,冀使一代學人風範長存人間。

陳力俊校長指出,梅校長是一位傳奇人物,他三十七歲即由大師如林的清華教授群票選為教務長,四十二歲時也在眾望所歸下擔任校長,一直到七十三歲時在新竹清華大學校長任內去世。以終身服務清華實踐;一生盡瘁清華大學,未曾一日間斷。清華事業就是他的事業,是古今極為少見。顧秉林校長也補充,當年梅貽琦校長回國任教半年曾表示自己對教書沒興趣,他就讀清華時期的老師張伯苓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你才教了半年就不願幹了,怎麼知道沒有興趣?青年人要忍耐,回去教書」梅校長晚年向夫人韓詠華女士回憶起此事說:「這可倒好,這一忍耐,幾十年、一輩子下來了。」

清華得以成為第一流大學,除有庚子賠款可以動用的優勢,梅貽琦校長的知人與禮遇,而能延攬第一流教授,也是主要因素。陳校長解釋,在治校上,梅校長採取「無為而治」,以教授治校為主軸,將學校的重心建築在「教授團」上;他認為通識為「一般生活之準備也」,「治學貴謹嚴,思想忌偏蔽」,「社會所需者,通才為大,而專家次之」,所以「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知類通達」,「不只潤身而止,亦所以自通於人也」。

顧校長也特別以一張當年清華與交通大學比賽足球的照片表示,清華一向重視體育,梅校長認為體育是學生「養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所以在學籍管理上明確規定「體育不及格,不得畢業。」他打趣的說,「清交梅竹賽其實早在中國大陸開打啦!」

國學大師陳寅恪就曾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可以和梅先生說話樣嚴謹,那樣少,這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陳力俊校長指出,梅貽琦校長是寡言謙謙君子,清華曾經有同學集校長的話寫了一首打油詩:「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以為,恐怕彷彿不見得」這不是表示梅校長的優柔寡斷,而是尊重校園民主。他多以迂迴的方式伸張理念,處理事情總是先傾聽大家意見,以集思廣益,在重大決策上,當機立斷,而且擇善固執。「Gentlemen of few words.」顧校長及葉燎原書記也都以此形容梅貽琦的為人與風範。

與梅校長生前有密切交往的鄧昌黎院士表示,梅貽琦校長是一位非常能幹、非常成事的人。梅校長看重研究工作,看重人才,做事認真,深深瞭解「設備容易,人才難。」鄧院士說,整個清華由北平到昆明到新竹都飽含梅校長的心血和功績。

岳南老師則提到,一個大學校長最為難的事應該是發生學潮。他說,國共內戰時期,學潮尤以北大及清華最為嚴重。但梅貽琦校長讓學潮能和平落幕,足見他的影響力及作為。鍾秀斌先生更以「一個時代的斯文」來形容梅貽琦校長。

多位主講者在報告過程中也都表示,過往對梅校長並不是很了解,透過這次的資料準備過程,由梅校長的行誼及教育理念,再檢視今日兩岸高教的發展,看到梅校長的高視野。

陳力俊校長以錢思亮教授一席話總結,「清華何其有幸,有曠世不朽教育家引領,奠定今天的基礎與歷史地位,吾人當在此關鍵時刻,承先啟後,以追求卓越,才不辜負梅校長以生命用心血所寫的精彩清華故事。」

<<向近代「三不朽」教育家梅貽琦校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