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清華大學「第一屆傑出導師獎」頒獎典禮【2009.06.11秘書處】

本校為表彰與鼓勵導師的愛心奉獻、提昇導師之輔導效能,訂定「國立清華大學傑出導師獎設置辦法」;並於98年6月5日(五)上午,假綜二大樓國際會議廳,由陳文村校長親自主持第一屆頒獎典禮。陳校長除祝賀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余怡德教授、外語系徐憶萍教授、醫環系孫毓璋教授等三位教師獲獎外,並對其在學生輔導工作的無私奉獻,給予最高肯定。以下是獲獎教師簡介:

一輩子的導師:余怡德教授
余怡德教授認為,「要以對待朋友的態度對待學生,才能拉近距離,當同學遇到困難,才會主動求助;大學生已成年,大學導師不需像高中老師般事事敦促,而是要讓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一個不會自我管理的學生,踏入社會後,將易遭挫敗」。即使受過余教授指導的學生已如過江之鯽,余教授仍能熟記每位導生的姓名、個性與性向,當同學遇到問題,不管多忙,都會抽空與學生討論,並對症下藥,提出建議。三年前,清大評估未來產業需求,首創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由於是新制度,許多事項皆無前例可循,面對這項在一般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余教授卻積極參與付出,並擔任學生的導師,參照學生的需求,調整學程規章、爭取學生權益,無私的貢獻有目共睹。

余教授也鼓勵同學組成讀書會,培養同學同儕間的讀書風氣,也使讀書會成為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的優良傳統。另顧慮到有些同學無法承受雙主修的壓力,余教授也提出了「退場機制」,尊重同學的意願,協助同學轉往更適合的學系就讀。此外,教授更鼓勵學生勇敢追夢。對於同學希望走不同的路,教授給予最大的鼓勵與支持。余教授表示,「遇學生求助,我會分析狀況,列出幾條可走的路,但最終決定權,仍在學生手上」。余教授認為學生犯錯難免,但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大環境不景氣,余教授對於家境清寒、經濟拮据的同學,會幫忙留意學校行政單位、實驗室的工作機會,甚至聘請學生擔任孩子的家教,幫同學渡過難關。余教授與導生的連結,並未因學生離開清大而中斷。一位學生因故退學,在重考班奮鬥期間,寫信給余教授:「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可以只是過客,但您對『導師是一輩子的』的堅持與付出,讓我相當感動。」教授的用心,學生難以忘懷,更有同學定期在教師節返校探望。

「有幸參加傑出導師選拔,已是享受學生回饋之餘的額外驚喜。最後竟能獲獎,實在幸運。」余教授認為,校內還有許多默默付出、用心教學、悉心輔導的優秀教師,比自己更值得大家的掌聲,余教授謙遜雍容的態度,「傑出」之名實至名歸。

築夢踏實,給予最大支持:徐憶萍教授
徐教授認為「好的導師就像父母,在互信基礎下,從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藉由各種溝通合作方式,真心關懷、用心聆聽,持續且漸進地做好輔導工作。」徐教授分析,年齡層不同,學生求助的問題也不同。並針對新生、應屆畢業生、研究生,分別提供不同的協助方式。徐教授說,當同學面臨課業、生活瓶頸時,她常以自身求學經驗開導,給予最大的支持,讓學生覺得自己不孤獨。

「能當徐憶萍老師的導生,真是幸運之至。」外語所黃同學表示,徐教授不僅教學認真,對同學的關懷更猶如親人般,發自內心的溫暖。「從老師的語氣與眼神,我感受到她對每位學生的關愛之情。聽到老師獲獎,我一點也不意外」郭同學說。曾是徐教授導生的外語所畢業生范幼珊說,失去信心時,老師鼓勵的話語、支持的態度,就像定心丸般讓她有力氣前進。外語所黃同學說,老師始終以嚴謹、認真的態度看待學生課業,小自研究資料的蒐集方法以及書面報告的撰寫訓練,大到做研究的態度與倫理培養,皆要求學生按部就班,踏實累積經驗與知識,讓學生感受做學術研究的責任及使命感。曾擔任徐教授的助教的清大語言中心林嘉瑜老師表示,一般助教多半只幫教授批改作業,但徐教授為了培養學生的競爭力,從製作講義、教授課程,到批改、檢討作業,皆讓學生親自參與,引領學生了解教學流程。並從收發信件、接聽電話等基本行政工作中,傳授待人處世道理,「讓我從最簡單的工作中,學到最深奧的人生智慧」。「徐氏門生」成為國內多家知名大學積極挖角的對象,徐教授笑道:「老師的驕傲,莫過於學生的成就。」個人力量有限,徐教授藉由大家庭般的學長姐關懷制度,讓研究生加入,一同關懷大學部學生,使導生得到更好的照料,幫助大學部同學省去許多跌撞摸索的力氣。

「獲獎是種榮譽,也是種提醒,要我自我督促,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談起當前成就,徐教授再三感謝之前數位業師的指導提攜,似乎並未意識到,處世認真,待人親切,臉上常掛笑容的自己,已是眾多桃李感佩與追隨的對象。

強調錯中學,「人」的價值最重要:孫毓璋教授
「將自己放小,把學生放大」,是孫毓璋教授在學生輔導工作上的最佳寫照。孫教授是眷村囡仔,小時候功課不好,國中能力分班,被分到倒數第二爛的班級,但當時數學老師薛幸的教學態度,打動他的心。「班級成績差,但老師從不看輕我們。」孫教授說:「沒被放棄的感覺真好,你不放棄我,我也不會放棄我自己」。這樣的教學理念,影響孫教授至深,任教至今,他從未放棄任何一名學生。他認為,「學校是辦教育的地方,不是職業訓練所,『人』的價值才是我們最主要的產品。」

孫教授常常對同學說:「你們可以擁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犯錯機會,但重點是,要從錯誤中學到東西」。受孫教授指導的陳寬孺同學表示,教授注重人文素養,在乎的不是同學的實驗成果,而是個人的獨特價值。遇到不願打開心門的同學,孫教授會以耐心與關懷試圖跨越鴻溝,不輕言放棄。孫教授認為,當前學生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過得太幸福,二是沒有目標。「優渥的物質享受,反而是一種災難。」孫教授表示,進步的科技與舒適的生活環境,把學生原應經歷的苦降至最低,部分學生缺乏對『苦』、『樂』根本起因的了解,因而無法正確掌握自己生活的內容與步調,無辜承受不少的苦。

此外,家長精心為孩子安排的完美人生,反而讓孩子失卻奮鬥目標。一名學生喜愛電影藝術,卻遵循主流價值,就讀理科,因而鬱鬱寡歡。孫教授鼓勵同學面對自己的夢想,並主動與家長溝通,目前該生在國外進修電影領域的專業課程,寄明信片給孫教授,第一句寫著:「我每天都很快樂」。為點燃更多學生對生命與學習的熱情,孫教授主動參加學校諮商中心課程與校外的教師成長營,學習輔導技巧,不斷在學生輔導的領域上自我成長。

雖獲頒傑出導師,但孫教授認為自己仍有不足之處。「我還是會為學生的事動氣、懷疑、擔心,甚至輾轉難眠」。孫教授開始接觸佛學,以更寬容的心來看待學生和自己所受的苦,並學會轉念與放下,使生命更加自在。「對於佛學,我什麼都不懂,老師得從頭教起。我抱持與佛學老師相同的耐心,對待我的學生。」這位跨足研究、輔導與佛學的另類教師,將繼續以他的與眾不同,陪伴學生找到生命出口。

<<清華大學「第一屆傑出導師獎」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