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心理學家與生物科技學者,聯手打造清華生態後花園【2006.05.12秘書處】

一個在大學中文系裡任教的心理學家,以及一位在全台灣生物科技最前端中研院基因體中心領導最先進生物科技研究的學者,這二個人碰在一起,到底能討論什麼樣的話題、激發起什麼樣的火花?答案是一處迷你卻極為迷人的生態後花園。

「慈塘」,是全清華最貼近大自然的角落,清華人社院裡一些關懷生態環境的老師們,希望能在這個角落裡,藉由生態復育,為校內同仁及學生們示範如何尊重生物多樣性的態度,並為清華打造出一個最自然的生態角落。當初提出構想之際,人社院苦無經費來進行這個有趣而有意義的計畫;當曾任清大生科院長、現於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帶領尖端生物科技研究計畫的校友張子文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慨然答應支持這個獨樹一幟的生態復育計畫。

「慈塘」生態水生池園區,已陸續進駐數十種水生植物,其中數種屬國寶級,存活率是罕見的100%!池水濾材選用的枯老石(珊瑚屍體),因國內禁採,特地由菲律賓進口。長腳赤蛙、拉都希氏赤蛙、台北樹蛙、小雨蛙都已經在該處活躍;瀕臨絕種的螢火蟲黃緣螢則預定於今年五月放養到慈塘,要為台灣保住種源。

這個計畫的主導者之一、中文系方聖平老師認為,他們不僅是為本土生態復育略盡棉薄,更值得驕傲的是,以上所有施作大體是由徵募的義工以及任教通識課程的林南忠老師帶領學生赤腳挽袖親手完成,這是生態教育的一個很好的示範。張子文校友則認為,這是他所支持的計畫裡最有趣且 最有意義的計畫之一,因為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上帝給清華的最好禮物。

生物多樣性、以及文化多樣性,都是讓人學習更開闊心胸與視野的必要條件,期許清華能成為一個更能包容多元的美麗校園,讓不同物種、與不同文化的人們,能共同在這裡交織出美麗而精彩的詩篇。

<<心理學家與生物科技學者,聯手打造清華生態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