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臺灣美術新貌獎第17屆 學生楊絜婷奪下首獎
新聞來源:HiNet新聞   發佈時間:2017-07-07

 2017-07-06 記者 楊昌林 報導

《2017年臺灣美術新貌獎》是由27歲學生現就讀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的楊絜婷,使用鐵粉、橡皮筋等不穩定材質來進行創作的《新辭書計劃no.1》奪下首獎寶座,成為第17位新貌獎得主。入選作品即日起至8月20日止於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A展出,並將於7月23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頒獎典禮。

 「臺灣美術新貌獎」自2016年打破年齡、媒材與類別之徵件限制後,角逐的作品爆炸性成長,2017年來件數更成長10%達到280件,再創新貌收件新高。從280件充滿各式靈感想像的藝術創作中評選出37件入選作品,其中平面類22件,立體類15件。再從37件獨樹一格的入選作品中評選出首獎-新貌獎(獎金30萬元),及3名評審團獎(獎金各10萬元)。

 新貌獎得主楊絜婷(1990年生,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作品《新辭書計劃no.1》使用鐵粉、橡皮筋等不穩定材質來進行創作,作品會因時間推移而產生非原始樣貌之改變,傳達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性與衝突性。

 評審團獎葉乃瑋(1971年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畢業),作品《日常物件》藉由「日常物件」的連結,來達到日常經驗的共鳴,也希望藉由物件的抽絲剝繭,引發物件背後讓人意想不到的探索趣味。

 評審團獎王勝右(1980年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作品《少年維特養成計畫》,將網路的標籤化人格,以歌頌的方式繪製,翻拍後製成桌遊,挪用「天黑請閉眼」的遊戲規則及紫外燈、紅外線感應等裝置讓觀眾現場遊玩來暗示網路的特性及影響。

 評審團獎黃得誠(1977年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版畫組畢業),作品〈紅樓宴〉創作是以食物為主軸,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及文化課題,故事透過食物為題材將故事情節轉化成圖像,重新詮釋傳統文學試圖帶給現代人全新觀看的角度。

 「臺灣美術新貌展」已邁入第17個年頭,創辦初期,採取「平面」與「立體」雙年展的方式循環,鼓勵國內35歲以下的青年創作者,呈現臺灣當代新風貌。自2016年起,為符合當代藝術生態,展覽以不分類別、不分媒材、不限年齡,擴大辦理並更名為「臺灣美術新貌獎」。

 新貌獎唯一的角逐限制是必須為近3年的創作,可見近3年內臺灣的創作能量仍是不斷蓄積且豐沛的,如此的狀況對主辦單位而言實在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畢竟藝術的高度與廣度唯有依靠持續且多元的各種創作嘗試方能達成。

 新貌獎獎制的存在與建立,猶如藝術創作者的強力後盾,希望有志於藝術創作之人能擺脫有的框架,持續不斷且勇於追求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將藝術的創作交織於日常之中而又能翻出新的路徑,使臺灣藝術版塊在不斷豐美的同時,亦能讓創作與觀看之人無所畏懼地含納異於自己的觀點及世界,進而不斷更新自我的生命經驗與質量。竭誠歡迎您的蒞臨參與,一起分享他們得獎的喜悅與創作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