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華攜手華邦 研發會療癒你的機器人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7-12-04

 2017-12-02 記者 郭宣彣 報導

 
開發出擬真的機器人,不只要學「機器」,更要懂「人」。清華大學推出橫跨8個學院,包括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系統神經學課程的「清華符號系統培訓方案」,將為華邦電子培訓能開發出新一代人工智慧的中生代工程師,未來機器人除了製造、家事,還可望發揮陪伴與療癒功能。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與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昨天在清華創新育成大樓簽約,將推動「華邦—清華符號系統培訓方案(WTSSP)」。
 
賀陳弘表示,華邦是業界知名的學習型組織,透過華邦的發想動念,透過產學合作課程,從不同視野與高度跨領域來看AI人工智慧,比起史丹佛大學知名的符號系統課程(symbolic systems program)毫不遜色。
 
焦佑鈞指出,有人預估,30年後台灣約有90%以上的工作將被AI取代,對企業來說,就是要想辦法成為存活下來的10%。他期待,這套課程能讓華邦的員工學習新知,「讓員工未來能走在機器人的前面,領導機器人為我們工作。」
 
清華通識中心主任林文源表示,清華共有10個學院,此套跨領域的人工智慧課程就涵括了資電、人社、教育、生科、工學、理學、科管、清華學院等8個學院、14個系所的課程,約一半課程為與AI直接相關的資電、數學、大數據等課程,另一半則要教人類的思考、溝通等讓機器更「深入人心」的內容。
 
清華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副教授詹雨臻,透過「幽默的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課程,從核磁共振及腦波來觀察人類會覺得好笑的腦神經機制,來進一步探索機器人能否聽得懂笑話、並擁有幽默感。清華通識中心與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宗德,將從科技與社會研究角度,談發展機器人的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