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諾貝爾得主清大開講 談追求生命熱情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佈時間:2016-07-15

 諾貝爾得主清大開講 談追求生命熱情

 
2016-07-13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新竹報導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傅利曼(Jerome Friedman)昨天受邀至清華大學演講,期許大學生未來上班時,帶著高興的心情,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興趣,要追求生命中的熱情所在,努力投注其中。
 
傅利曼1930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發現質子或中子內部仍有更微小的結構「夸克」,也就是目前物質界最基本的粒子。1990年傅利曼成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讓他在物理領域更有影響力,不斷投入推展科學發展。
 
傅利曼受邀到清華大學,以「觀察質子中的夸克」為題,與高中生、大學生、社會人士分享研究歷程與人生心得。他說,高中時期主修藝術,甚至獲得獎學金,但讀了本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書,讓他從藝術界轉向物理研究。
 
傅利曼說,目前學校物理教育大都從記憶公式與理論的細節開始,不過應該要先激發對於物理的興趣,其他深入的內容可以大學之後再學習,他從藝術轉入物理界時,也是如此;他也與高中生對談,對台灣高中生充滿好奇心及求知欲,印象深刻。
 
傅利曼的父母在20世紀初,自蘇聯移民美國,是猶太人後裔,雙親對孩子各方面學習與教育都很尊重,包含音樂與藝術。傅利曼說,當在思考物理或其它事情時,腦中是浮現的是圖像,而非公式。
 
他說,華人家庭與他出身的猶太家庭都很重視教育,不論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或從閱讀中學習,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