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這種校園不定時炸彈怎拆? 清大示範給你看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19-07-02

2019-06-27 記者 蔡彰盛 新竹報導

許多大學實驗室都有年代久遠、瓶身銹蝕的老舊氣體鋼瓶,更因內容物不明,潛藏爆炸危機,成為校園不定時炸彈。清華大學在環保署及教育部的指導及補助下,從去年開始陸續完成61支老舊鋼瓶的處理,將鋼瓶擊穿、並中和其中的腐蝕及毒性氣體,成功「拆彈」。清華大學還據此建立一套安全操作老舊氣體鋼瓶的SOP,提供其他大學及實驗機構參考。

清華大學環安中心副主任黃國柱表示,老舊氣體鋼瓶內的氣體大致上可分為易燃性、腐蝕性及高毒性等3類,如氟氣鋼瓶外洩易產生高腐蝕性的氫氟酸,無色無臭的磷化氫及砷化氫在戰時還可被用來製造化學戰的神經毒氣,吸入一點點就足以致命。「最麻煩的還不是化學氣體,而是鋼瓶內的高壓,操作不慎就可能導致化學物質爆炸。」
 
環保署化學局為協辦這次清華大學不明氣體鋼瓶處理計畫,特別提供從國外引進如防彈潛水艙的鋼瓶擊穿設備,及能偵測到ppb(十億分之一濃度)的化學分析儀,讓這次計畫執行能更為順利。
 
老舊鋼瓶被放進密閉艙體內,再利用一個如子彈的推進器擊穿瓶身,釋放氣體後用管線導出處理。艙內填充惰性氣體,「子彈」上也有特殊材質的墊片,避免擊穿時產生火花、燃燒爆炸,處理過程仿如電影中的拆彈情節。至於導出的化學氣體則依不同特性,用燃燒、水洗、吸附或化學反應的方式,來破壞或中和毒性,處理到安全無害的程度。
 
現場第一線執行人員、清華大學環安中心助理工程師塗佳霖表示,儘管有專業設備,但操作時仍很緊張,尤其是擊穿第一支不明氣體鋼瓶時。環安中心先從危險性比較低的鋼瓶開始操作,逐步改善程序,最後再處理高毒性的21支鋼瓶。有些標著A氣體的鋼瓶擊穿後才發現裡面竟是含有B氣體,還好都安全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