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清華傑出校友陳守信院士榮獲國際結晶學聯合會的吉尼爾獎【2015.10.13秘書處】

為表彰本校傑出校友陳院士在小角度散射(Small-Angle Scattering, SAS)領域之傑出貢獻與終身成就,國際結晶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IUCr)日前宣布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科學與工程系榮譽教授的陳守信院士榮獲國際結晶學聯合會2015年吉尼爾獎(Guinier prize)。

陳守信院士於今年9月17日於德國柏林舉辦的「2015年國際小角度散射會議」(SAS-2015)進行得獎專題演講,並於同日晚宴接受國際結晶學聯合會小角度散射分組主席Prof. Jill Trewhella及 SAS-2015會議主席 Prof. Peter Frazel共同頒獎。

小角度散射為研究具奈米尺度結構物質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廣泛的用於膠體(colloid) 、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蛋白質、DNA及細胞膜) 、奈米粒子等等研究。小角度散射技術最早由法國物理學家吉尼爾在1938年開始發展,因此國際結晶學聯合會自2002年設立吉尼爾獎,以資紀念其貢獻。吉尼爾獎為小角度散射領域最高學術榮譽獎項,此獎項每三年一次在國際小角度散射會議頒發給在小角度散射研究領域上,有重大突破或傑出貢獻或終生成就的學者。

Prof. Trewhella在陳院士得獎專題演講時稱讚陳院士同時兼具了此三項得獎標準,並詳細介紹陳院士的研究貢獻,包括在50多年的研究生涯,對於小角度散射應用於軟物質的研究,做出許多原創性的貢獻,開創了小角度散射應用於膠體、微乳液等複雜流體(complex fluids) 的研究,另外也在近彈性散射(quasi-elastic scattering) 研究上作出許多貢獻,並著有超過450篇論文,專書多本,及訓練出超過45位的博士生,其中有許多位在世界各處從事小角度散射的教學及研究,影響深遠。

陳守信院士為1956年清華在台復校成立的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屆招收的研究生,1958年畢業後考取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獎學金赴美留學,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核子科學系碩士及加拿大McMaster大學物理系博士,其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日後因發展中子散射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獎的Prof. B. N. Brockhouse。

陳院士因其對發展及推動中子散射的貢獻,獲獎無數,包括2006年發現水的第二個低溫臨界點200K,因而於2008年榮獲美洲中子散射學會所頒贈的最高學術榮譽克利福得夏爾獎(Clifford G. Shull Prize)。陳院士為本校傑出校友(2006)及榮譽講座教授,長期擔任原子科學院諮詢工作,並捐款成立「陳守信中子科學講座」,協助本校推動中子及同步輻射X光應用發展及人才培育,常回到清華進行學術活動,對本校貢獻良多。

吉尼爾獎頒獎典禮網址連結:http://www.iucr.org/news/notices/announcements/2015_guinier_award

<<清華傑出校友陳守信院士榮獲國際結晶學聯合會的吉尼爾獎>>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