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闊別75年!4個留學日本二燃廠的92歲老同學 清大樂重逢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18-06-12

 2018-06-10 記者 洪美秀 新竹報導

 
這是一場闊別75年的同學會!4名已高齡92歲的呂銀海、王坤玉、李錦上與傅仰城,他們曾在日治時期獲選前往日本留學,學習能源、化學、數學等專業知識,回台後各自離散,曾是日本海軍燃料廠原址的清華大學校園,清大教授王俊秀花4年時間找到當年前往日本留學的學生,邀集他們今天回清大重逢相聚,更在日本海燃廠僅存的大煙囪前合照,往事歷歷,彼此述說回憶都感慨萬千。
 
王俊秀說,日治時期,日本海軍燃料廠總廠原設在高雄,後改設在新竹,現在新竹市公道五路與東美路交界的大煙囪,就是見證這段歷史的最佳舊物,而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成功湖及名人堂等場域,在75年前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廠址,4年前他著手整理及著寫清華大學「清華園」歷史,巧然得知當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曾招募台灣學生前往日本留學,學習化學、能源及數學等相關知識,可說是清華大學校園內最早的一批「留學生」。
 
王俊秀說,他透過各種管道及查詢歷史資料得知,當時日本在台灣招募約15、16歲的國二學生,前往日本四日市二燃工員養成所留學,當時在新竹的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招收台灣學生共49人,稱為「台灣六燃見習科」第一期學生,這群學生先在新竹的「保甲所」受訓8個月後,1943年3月19日搭船前往日本,但途中遭美軍在彭佳嶼海域襲擊沉船,獲救後於1943年4月順利抵日本留學,1944年3月30日畢業,回台後即分發到高雄、新竹、台北等地。
 
王俊秀說,這批第一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回國後就各自分散,台灣光復後,同學不曾再碰面,他依據史料查訪,得知第一期49名學生中僅剩個位數的學生還活著,其中4人呂銀海、王坤玉、李錦上及傅仰城,透過聯繫,今天齊聚在清華大學,一場闊別75年的同學會終於相聚。
 
4個高齡約92歲的學生相聚,坐在清華大學校園內,不僅白髮蒼蒼,歲月讓人忘了當年15、16歲少年郎的精壯模樣,大家談起往事都是在日本留學的場景,更認不出當年在新竹的原貌,但回到大煙囪前拍照,還依稀記得這個六燃廠就是供應附近眷舍洗澡及發電的發電廠,更說這是個火力發電廠,裏面有水泥狀的「煤槽」,是為儲存煤碳來發電的。
 
王俊秀說,4個人中最有詩人氣息的李錦上,做過很多優美詩詞,也因他擅於作詩及利用俳句吟詩,仍保留很多當年在日本留學與友人的書信往返,這些文獻已由國家文學館典藏,而王坤玉住新竹是公務員退休,呂銀海則從事機械設計,擔任顧問退休,傅仰城同樣是經商,在日本及台灣都擁有公司,此外仍活著的壬砒則經營農場,因有事無法來參加同學會。
 
王俊秀說,這些老同學可說是清華園內最早的一批「留學生」,他們留學日本學習能源及化學等專業知識,似乎也見證說明新竹為何會成為台灣的科技重鎮並設立科學園區,而清華大學則是培育高科技人才的頂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