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星期專訪》賀陳弘︰大學招生要多元 變革要漸進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19-07-29

 2019-7-29 記者黃以敬、吳柏軒、林曉雲/專訪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八月即將上路,大學考招制度也將於一零八至一一一學年全面變革。大學招聯會召集人、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強調,全國大學最大共識是招生應該「多元、漸進」。
 
選才趨勢 多元化是所有大學共識
 
問:大學選才變革趨勢及方向?
 
答:大學招生選才,重點之一主要是因應未來產業變化、教育變化、 科技變化, 這三件事情都會影響大學招生 。產業50年代到90年代 都是製造業, 基本上效率導向, 原料、零件、製程要規格化, 人才培育也一樣而趨向規格化, 教育教學及考試也 高度規格化, 對產業可方便進用、契合生產需要。不強調多元差異化。
 
但未來台灣產業要提升競爭力 ,微笑經濟兩端 一是品牌通路、一是創意研發, 人才要創意研發,學習、評量也都要多元化,十二年國教都在依循這條路,大學招生不能只有一個規格,不符教育發展及產業人才需求。因此大學自民國八十四年開辦多元入學,二十年來不斷調整改善。
 
其實這種多元變化早已無所不在,例如翻轉教室,尤其AI電腦可學習演進,早已取代規格化運算,就如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警告未來五十%工作都會被取代。
 
二零一六年國際上也發生多件大學入學變革趨勢。如美國哈佛、史丹佛等世界一流大學,對學生不再以SAT成績唯一考量,亦即已不存在最低分數。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考題中,則首次出現用漫畫表達意識、沒標準答案的考題。
 
台灣則有八月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更是服膺多元彈性,強調減必修、增選修、鼓勵學生適性分流,部定必修課適合紙筆測驗的內容不到畢業學分的一半,如果只以紙本測驗來選學生,恐怕會遺漏學生一半以上的學習內容無法被看到,因此大學招生更要更多元開放、容許差異化,否則會不符教育及產業變化,更落後國際化競爭。
 
問:招聯會與大考中心的角色、權責有什麼不同?
 
答:大學招聯會、大考中心及教育部的角色及權責區隔不同,社會常混成一談,誤傳以為招聯會或一位召集人就決定了一切。
 
大學八十四年起試辦「多元入學」,另一重要變革是「考招分離」,大學組成招生為主的招生聯合會,委託早自七十八年成立的大考中心研發辦理大學學測與指考。就像美國的大學招外國學生要採計托福、GRE,但不自己辦托福考試。
 
大學招生名額,則一直是教育部核定及分配;包括目前繁星招生名額上限十五%、甄選申請四十五%,其他是考試分發。
 
據去年最新統計,繁星錄取名額十五%,甄選申請實際僅達四十一%,大學指考分發錄取名額則約三十七%。更重要是,這是二千多個系組自主選擇、多年演化而來,並非單一事件、單一年度造成的結果。
 
且招聯會是「合議制」,所有決策須經十五位常務委員大學校長合議,也須經七十多所大學組成的會員大會通過。招聯會歷經二十多年討論,「多元化」是所有大學共同要走的方向,而且教育不能短時間劇烈變動,變革做法須是「漸進式」的。
 
又如,大學申請今年對大學學測改採「五選四」,這是高中端希望提供更多自主空間開設選修學習。是高中有需求,招聯會共同討論決定的變革 ,不是單單招聯會或任一人就可決定的。
 
問:論及多元入學、最常被批評或疑慮是「繁複」。前者包括被形容為「多錢入學」、影響社會公平?又如多校奔波、重複錄取?
 
答:申請入學本來立意良善,希望讓不擅長考試但有才能的學生也能進入理想校系。但部分家長疑慮多元入學對經濟弱勢孩子不利,以為過去聯考或考試分發較可讓弱勢翻身。但實況非如此,經濟背景強弱在各時空、任何升學中都會造成影響。
 
早在清朝科舉時代,六成狀元是來自富裕的江蘇、浙江,文化古都陜西省則只有一名狀元,貧瘠但是文明發源地的山西省更是零人。又如過去聯考,經濟弱勢學生較沒課後補習、在家學習環境不好,也一直較居劣勢。
 
招聯會最新統計過去八年、逾八十萬筆錄取學生的家庭資料更證實,在繁星、申請、考試分發三管道中,家庭低收入、中低收入的弱勢生錄取率其實差不多,繁星約一點七%至二點九%,申請約一點二%至二點七%,考試分發則反而僅約一點一%至二點三%。看不出經濟弱勢生在多元申請等管道會更大障礙,繁星在各年度的比例較高。
 
弱勢生3入學管道錄取率 差異不大
 
學生競爭的公平性不是只有進入的門檻問題,更重要是進入後的獲勝機會,紙筆考試分發門檻雖看來雖比多元入學不複雜,但入學機會其實反而不高。包括政大、台大等很多大學研究報告,早已呈現這樣結論。希望家長不宜再以過去刻板印象來誤解多元入學的真意及實況。
 
要消弭弱勢及城鄉差距的入學機會落差,需靠其他特別的入學設計提供機會,例如清大旭日、台大希望計畫,都在協助弱勢生升學可得到額外的合理機會。
 
看家長背景?擬設檢舉查證管道
問:多元差異也常引發「標準不一」疑慮,所以申請書審、面試常被指為黑箱?今年同分爆增、備取大增就更加重社會疑慮?
 
答:日前有具大學教師身分的家長指控大學申請面試看家庭背景,學校出面澄清是不實,當事人未提實証、教育部及招聯會也無法查證。
 
目前招聯會與教育部也在討論要設立正式檢舉查證管道,如有學生受到不公對待,一定要徹查真相、改善問題,另一方面,也不能讓傳言傷害大學招生的公信力 。
 
每年大學兩千多個系組招生、動員上萬名大學教師進行學生資料審查、面試等試務工作,國外大學通常是有專責的招生機構或單位負責,國內不收取高額費用,因此依賴大學教師去作招生,雖然沒受過專業面談訓練,確實可能面試問問題等可能有些突兀、不夠專業,但大學老師對該學術領域需求,及看資料解讀、看學生的熟悉程度等 ,絕對是較具備能力。這麼多年運作,也從沒有人舉證質疑操守 ,如果有人做非法、甚至對價關係的舞弊,紙包不住火的。
 
確實也有家長或考生會認為學測成績相同,為什麼一人可上A校、一人卻上B校。這是傳統觀念跟新制度有認知落差,子女被多元評量是會有恐慌,社會須更建立觀念,在多元向度下,各大學未必會同一標準去看學生的多元表現,不同學校也要選擇不同學生族群。此外,各大學正陸續成立專責的招生辦公室,招生專業度一定會更提升。
 
今年大學申請人數倍增,則是多個因素造成的結果,一是今年的申請入學報名人數本身就較去年增一萬三千多人,今年是較特別一年。二是今年學測數學滿級分七千多人、比去年倍增,導致一階段超篩同分增額,比去年增約八千人,且明顯集中在高分群,例如醫學系、牙醫等就占了超篩校系三分之一。
 
但各大學今年都增加人力進行甄試,最後也確保今年申請錄取率、錄取狀況與往年相同,招生結果並未受到影響。
 
而明年類似報名人數大增、滿級分大增等變數都預計會消失。招聯會另也在研議,若同分人數增加,希望增多一些「比序工具」,例如多科總分或考科比序,希望更助大學一階篩選。就如過去招生出現問題就漸進改善,招聯會今年也在進行檢討並著手研議改善之道。
 
新制加重高中多元學習比重
 
問: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八月實施, 大學考招隨之變革重點?
 
答:大學考招新制的大架構已在一零六年公佈,因應高中端減少必修、增加選修,現有「學測」必考五科(國英數社自),將改為「新型學測」自由選考五科,現有「指考」自由選考十科,未來將改為「分科測驗」自由選考七科。
 
申請入學階段學測的十五級分仍然維持;但在考試分發入學,以往的「指考百分制」將改為「分科測驗四十五分制」。因為未來新學測部分科目及分科考試需併計,大考中心根據過去統計研究,四十五級分應已足以區分考生學科高低。
 
另一須強調重點是,未來所有高中學生須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主要包含「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自傳、學習計畫」、「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及心得」等,較具體除自動登錄六學期學業成績,另外學生可上傳每學期三項、三年共十八項的課程學習成果,這是針對學校必修課程,學生還可另外傳入最多三十篇的包括社團服務等多元學習表現。
 
學生資料內容還是多元、但檔案格式一致,就是為減少學生準備甄選申請備審資料被詬病太過繁複且可能不公的問題。為提升檔案正確性及信效度,這些資料都需經高中教師認證,大學也會讓招生甄審更專業化。
 
各高中輔導室都會協助八月入學的新生了解未來升學制度。但一些有關未來學測(X)、學習歷程檔案(P1)、二階甄試面試筆試(P2)等各自採計比重等細節內容,新制規劃P1〉P2、而X必須小於P與現制相同,明年四月則會公佈各大學對學習歷程檔案要求的內容及採計比重。
 
其中要確保是,學生在高中的多元表現應要獲得重視,升學資料應三年陸續累積,不要集中到高三才急促準備。這對家庭偏鄉、弱勢學生,會較有幫助,學習檔案不是軍備競賽,學生更不需花錢去找所謂補習班來幫忙建檔。
 
問:新制維持「考(新學測)、招(繁星、申請)、考(分科測驗)、招(考試分發),部分學者家長希望「先考、後招」?
 
答:目前考招順序是過去二十年大學討論及演變形成,讓考生有至少兩次考試、兩次升學機會。如要大改為全部先考完,再用多個升學管道一次分發,看似可減多元入學繁複,但勢必更讓學生必須兩次考試都考,在沒確定申請錄取前,沒人敢不考七月分科測驗,這在國中基測早發生過,考試壓力一定更大。
 
把三個入學管道、兩次考試成績及學生三年在學表現等組合起來,用多個管道來一次分發更是大變革,考科與學校表現等分數如何統一等化?全新等化成績造成校系落點全面改變,社會能否承受?回到教育價值問題,這也等於又把學生等化在一個尺規、數萬考生從頭排到尾,有違多元教育意義。
 
全教會就極力主張要兩次分發,擔心高三整年在拚兩次考試,師生都不能進行選修、新課綱目標落空,並又強化考試引導學習的沉痾。讓高中師生的專業發揮被壓制、也讓大學特色校系發展被壓制。
 
申請將延後 世界招生趨勢卻提早
 
問:大學招生也要國際競爭,高中生外流出國去年倍增破兩千人,如何看問題。
 
答:其中確有矛盾現象,因應高中希望三年完整學習,未來大學申請將延到五月後;但世界各國大學招生卻越來越早,香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是早自前一年底就到台灣的高中招生,中國的大學也是在台灣二月學測成績公布就開始搶學生,美國哈佛、史丹佛等大學是早在前一年底或當年二、三月就幾乎確定外國學生錄取名單。
 
各大學研究也發現,事實上,早在高三上學期、透過繁星、申請管道提前錄取大學的學生,進大學後的學校表現,其實比七月考試分發學生普遍較好。重要還是學生有學習求知動機,可能比強迫等到七月再分發大學更重要。
 
大學招生除要因應國際級產業趨勢,必須更走向多元化,而從高中角度希望高中三年完整學習而延後招生,但對大學,要留住優質學生的時間則將是會更為緊迫, 這些都還要社會更多討論,大學考招還可朝更完善方向持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