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教部推動「共融式遊樂場」 普通、特教生都受益
新聞來源:青年日報   發佈時間:2019-09-04

 2019-90-03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為推動友善校園,照顧更多特教生,教育部國教署今(3)日表示,去年在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國民實驗小學3校,試辦「共融式遊樂場」,具備無障礙設計,普通生、特教生可一起玩樂,學習彼此尊重與包容,今年與試辦學校檢討成效,後續成立諮詢小組,持續推廣至其他學校,讓更多學童受益。

國教署指出,校園遊具除遊戲功能,也應兼具感官與認知能力的教育性質,認識彼此相似相異處,進而學會尊重與包容,但多數學校遊戲場缺乏無障礙環境設計,遊具選擇也沒有考量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兒童的需要。

國教署民國107年開始,先在南投特殊教育學校、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等3校試辦「共融式遊樂場」,提供特教生與普通生融合教育的情境與場域,成效良好。

清大附設實小校長温儀詩表示,該校TOS校區在校方、師生及專家共同努力下,92坪空間投入新臺幣200萬元,設置豐富的感官遊具,包括溜滑梯、鳥巢式共融鞦韆、雙人鞦韆、樹型爬網及爬網隧道等遊戲器材,更妥善保留採光、綠地、校樹等大自然元素,留給校區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學生,讓校園更加友善。

 清大附小增建「共融式遊樂場」,學生下課時間增添樂趣,特殊生更可以訓練肌耐力,一名腦性麻痺學童開始不敢攀爬,無法一次爬完全部繩網,在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鼓勵下,逐漸成為攀爬好手,每節下課都到遊具報到,並能獨立爬完所有設施。

 温儀詩表示,共融式遊戲場使校園環境更多元及有趣,增加身障兒童與一般兒童的互動,透過不同遊具的遊戲過程,也可增進學生潛能發展。未來學校將持續努力,提供孩子最佳的融合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