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李遠哲院士暢談「清華的歲月與理想的追求」【2011.05.26秘書處】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校傑出校友李遠哲院士,4月29日回到母校與學弟妹分享他在清華的點點滴滴學習及生活經驗。李院士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與現場的近一千三百位觀眾互動,期勉學子當自己的主人,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獲得眾人熱烈的掌聲廻響。

首先,陳力俊校長代表清華歡迎李院長回娘家,他表示,今年是清華創校百年,同時也是李院長從清華畢業五十週年、獲得諾貝爾獎二十五週年,且李院長今年將接任世界最大的科學家理事會ICSU(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的會長,他說,這一連串的巧合,象徵李院長與清華密切的關係。陳校長表示,清華百年前於北京創校,清華的成就及校友的豐功偉績不勝枚舉;清華在台建校後,對國家貢獻良多,人才輩出,李院士是新竹清華很重要的指標性校友,諾貝爾獎得主的李校友是清華永遠的榮耀。他說,北京清華有二位諾貝爾獎得主,新竹清華大學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一加一等於三,清華大學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校友,這是華人地區的唯一。另外,李院長對母校多年來關注有加,校長也代表學校深致感謝之忱。

談起五十年前在清華求學的點滴,李遠哲院士認真的說,他可是懷抱著學習科學的熱情,以及受清華新設立的原子爐及加速器等設備吸引,於1959年考取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成為第四屆的學生。他說,清華在草創階段,師資並不理想,學校環境很荒涼,然而,仍然有不少同學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堅持做學問,認真研究。在清華時期他讀了很多思辨、哲學及社會主義等在當時社會列為禁書的知識,使他對社會關懷、社會進步及發展的問題,較一般人深刻。

他說,由於他從小即養成觀察與分析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動手實作能力與創新能力,所以雖然當時的研究環境很簡陋,但是他在玻璃工廠老師父指導下,自行設計製作合成化合物的儀器,再克服各種困難,完成了各項實驗。此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也成為日後他從事科學研究,乃至獲得諾貝爾獎的最重要的基礎。

李院士提到當年所裡有位教授不太好相處,跟他做研究的學生全跑光了只,剩下他一人,他耐著性子找出與那位教授的相處之道,堅持到最後,他笑著說,「我離開清華大學時,倒是蠻有信心的,不管是做人或是做研究,都經過了一番磨練」,這真的是一個意外收穫。

李院士說,高一時他就自我期許,想要超越環境,做自己的主人,立志當個優秀的科學家,希望對人類社稷有貢獻,也希望要與志同道合的人打造公平合理的社會。他說,當時的學生都滿懷信心想成為科學家,都想從已知的世界解決愛因斯坦也不能解決的未知世界。

反省當前的環境,李校友語重心長的說,當前全球暖化效應比過去預測要嚴重得多,氣溫升高攝氏2度,缺水人口將達20億,許多物種將瀕臨絕滅,人類應該覺醒,改變現在過度消耗資源的型態,回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他語重心長的告訴在座的年輕人,不要依賴舊式的生活方式,要以科學的反省,珍惜當下的資源。

自年輕時起李院士便立志改造社會,為人類謀求福祉,2009年,他當選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ICSU)下一任主席,並將於今年接任主席,這讓他為人類謀求福祉的理想又更進了一步。ICSU是目前全球科學界最大的組織,以促進國際科學合作,造福人類社會為目的,由來自121國的科學家組成。

<<李遠哲院士暢談「清華的歲月與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