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大師後裔跨海說「清華名師的故事」【2012.05.07秘書處】

「清華名師」梁啟超、王國維、李濟、聞一多、夏鼐、史國衡及周先庚等六位名師的後裔特別出席本校校慶,並於校慶下午出席「憶清華名師」演講。名師後裔並致贈本校多本珍貴的書冊,二個多小時的演講,透過對每位名師的小故事,讓新竹清華人對兩岸清華深厚的淵源有更深的認識。

陳力俊校長說,兩岸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校長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25年前曹雲祥校長採納胡適先生的建議,設立「清華國學院」,自此,清華得以從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快速在中國學術史上佔有一席之位。梅貽琦先生在擔任清華教務長時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延攬名師為要。當清華在慶祝建校30年時,已有「中邦三十載,西土一千年」之譽。是以,清華今日聲譽是建立在大師之上。

因為今年為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週年,陳校長說,本校發想邀請清華名師後裔來訪,七位名師後裔今日出席新竹清華校慶,是兩岸近年來的難得盛事。他提到,國學名師王國維先生之女王東明女士與姪子王亮先生;梁啟超先生的外孫女吳荔明女士與本校客座助理教授、梁啟超的曾孫女梁帆女士在此相見,今日確實是個大團圓的日子。

接著,陳校長表示,日前清華名師後裔於北京清華發表了《清華名師風采》,收錄原則之一為「生不立傳」,若名師仍在世則不收錄。陳校長說,新竹清華相對較年輕,但已造就很多大師,他希望未來新竹清華也有很好的傳承,能出一本《新竹清華名師風采》。

主持人岳南先生表示,拜開放大陸部分城市自由行之便,才能促成今日美事。他說,這次來臺的七位大師後人,其前輩與梅貽琦校長都有交情,對清華有很深的感情,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都是血脈相連的一部分,其精神與學術傳統同樣是一脈相傳、生生不息並引領兩岸學術潮流,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實現著自己的理想與使命。

岳南先生強調,此次清華名師後裔來臺出席校慶活動,為國民政府播遷來臺60多年的首次,其他在臺復校的高等學府未聞有此事者,其在政治、文化、學術上的意義之大不言而喻。此舉開創了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新時代,是一個標誌性的大事件。

「憶清華名師」演講由101歲的王東明奶奶率先進行。她回憶起與父親、清華國學院導師王國維先生教她讀古籍趣事。她說,「孟子有故事還有意思,但是論語子曰、子曰的,實在弄不懂」,但不久父親過世了,她才懊悔當初沒好好學。

王先生的曾孫王亮先生則表示,先生雖然是國學大師,其實他在20多歲時赴日本留學,是以物理科學為專業,後來因故放棄。他說,在中國「科學」一詞應是王先生提出,王國維先生認為,世界學問不出科學、史學、文學。

現年已84歲的聞立雕先生是清華中文系主任聞一多先生的次子。他表示,父親自幼喜讀古書,很早就立志教中國文學,以中國文學振興中國。他說,父親自修國學到近乎廢寢忘食地步,也成就他日後的學術地位。

清華國學院導師、文化大師梁啟超先生的外孫女吳荔明女士表示,外祖父是個教育家,也是一位好父親,他9位子女中有3位獲院士。她說,梁先生在其56年的生涯中總共寫下1400萬字的著作,可見其辛勤筆耕,把握住每一分秒。

前清華社會系教授史國衡先生的女兒史秋明女士說,父親是清華大學任期最長的圖書館館長,一家人都與清華有很深的情緣。

清華國學院導師、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的曾外孫陳北辰先生表示,李濟先生給予家人的感覺甚為嚴肅,但是在整理他的資料中,發現他因解決困難問題時所展現的興奮情感。他說,清華與李濟先生的淵源是多方面的,李先生認為清華園的生活造就他獨特的做學問態度。

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的兒子夏正炎先生指出,夏鼐先生從就讀清華就開始寫日記,終其一生未曾中斷。夏先生原希望攻讀理科但未能實現,是以最後以考古為其一生專業。

《清華名師風采》編著者之一,也是前清華心理學系主任周先庚先生的兒子周文業先生則以圖像說故事,介紹了該書多位名師,使新竹清華大學師生與大師更為貼近。

<<大師後裔跨海說「清華名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