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黃暄益教授研究成果獲「自然」期刊報導【2012.03.07秘書處】

 本校化學系教授黃暄益及其研究團隊日前發表於知名國際化學期刊《美國化學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1261)精準控制奈米顆粒形狀合成的文章,這項研究成果並獲得頂尖國際科學期刊《自然》於二月二日出刊的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 中專文報導(Nature 2012, 482, 41),這對清大的研究工作是一項大鼓勵。

 
在這篇文章中黃暄益實驗室發表關於氧化亞銅奈米晶體的一系列形狀控制合成,以製備出從正立方體到多截面八面體及菱形十二面體的方法。藉由調整還原劑的用量,在室溫及水溶液下便可以於一小時內成長出這些晶體。
 
黃教授表示,菱形十二面體氧化亞銅奈米晶體是最不容易製備的,之前只有兩篇文獻報導。由於正立方體表面為{100}晶面,菱形十二面體{110}晶面,這些晶體便能用來探討不同晶面與其進行光催化反應時的活性表現。
 
黃教授進一步指出,研究結果發現菱形十二面體對甲基澄(methyl orange)的光降解能力相當好,但正立方體則幾乎沒有光降解效果。具{111}晶面的八面體於以前的研究中已知其有光降解能力但效果不佳。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取得更好的電性材料或催化活性材料,進一步製造出更好的分子催化劑,提高催化劑的合成效益,將來應用在藥物、能源或是其他生活領域是一項大利多。
 
這些具形狀控制的奈米粒子應有在特定催化反應上的應用,黃暄益教授實驗室正持續往此方向進行研究。經由此次Nature的專文介紹,對其實驗室是一大鼓勵與能見度的提升,對清大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好的宣傳意義。
 
黃暄益教授2002年起任教於清大,日前獲頒「100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他曾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著作獎及日本化學會亞洲傑出青年學者獎等,研究成果備受肯定。依據湯森路透集團發佈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名人堂榜中,黃教授獲得第3名殊榮,為亞洲地區學術單位學者排行第一名。
<<黃暄益教授研究成果獲「自然」期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