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 本校三位教授獲殊榮【2010.10.06秘書處】

教育部為獎勵學術研究,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促進大學發展其特色,因此設置國家講座及學術獎,並於九月十八日,公布第十四屆國家講座暨第五十四屆學術獎得獎名單。本校教師表現卓越,共有化學系季昀教授及數學系許世壁教授榮膺「國家講座」;化學系王素蘭教授榮獲「學術獎」,以下為各獲獎人簡介:

季昀教授,研究領域涵蓋化學合成與材料科學。他初期的研究主題包括過渡金屬表面的模型反應以及過渡金屬團簇化合物的化學,之後,季教授將研究重心移轉至「材料化學」。該階段初期專注於金屬化學氣相沉積 (Met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前趨物的開發,繼而相關研究延伸到氧化鋁表面成長二氧化銥 (IrO2) 與二氧化釕 (RuO2) 的奈米晶柱。

近年來,為配合國內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的產業需求,季昀教授與其研發團隊,跨入多項高效率螢光材料與含第二、三列過渡金屬磷光材料的研發。其中最重要的研究當屬多種含第三列過渡金屬元素:如鉑、銥、鋨、釕等金屬,以及高效率藍、綠、紅三色磷光材料之開發,受到國際學界高度重視。在太陽電能利用方面,該團隊於2007年跨足敏化染料與元件研製,近期成功發展多項前瞻染料設計,達成高效、高穩定的釕金屬敏化染料的試製。

季教授已發表兩百二十餘篇質優論文,獲頒至少七項國內外專利,並有至少六篇論文獲選Thomson Scientific所統計的HiCi論文。五篇代表作包括獲得「下載冠軍」的概念回顧論文,以及引用次數名列前茅的Review,其它論文則深入討論最受全球注目地藍色磷光材料的研發。他的獲獎乃反映出國內對跨領域學術研究日漸重視。

許世壁教授,專長為應用數學,其研究工作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及動態系統應用在生物數學及物理數學。

許教授在微生物競爭理論方面,發表了將近二十多篇論文,研究多種微生物如藻類(algae)在實驗室的恆化器(chemostat)裏,競爭養份(如磷,氮)之共存與滅絕條件。他的貢獻是利用非線性常微分方程建構數學模型做嚴謹的數學分析工作,並解釋其生物意義。許教授也利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發表了將近十篇論文研究多種微生物在湖泊、海洋的vertical water column競爭養份及陽光並討論其共存與滅絕條件。

在數理生態學數學模型之研究:許教授發表了二十多篇論文研究競爭數學模型,predator-prey model,食物鏈數學模型等微分方程解的性質及其在生態學上的內涵。另外,在物理數學方面,許教授發表了十多篇論文研究震盪弦的渾沌性質,與氣體動力學及力學有關之數學問題。

許教授有許多論文發表在知名的數學與應用數學期刊及生物數學期刊,在生物數學上的研究工作具國際知名度,並對數理生態學的發展有相當的影響力。能榮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他第一個要感謝的是他的太太給他一個溫暖的家,讓他無憂無慮的在美麗的新竹清華園安心的做研究。其次他要感謝他的兩個博士導師Paul Waltman,Steve Hubbell引導他進入生物數學的學術殿堂。同時他也很感謝他的朋友們,學生們與他共同合作研究發表許多論文在頂級期刊。

王素蘭教授,專長為結晶學與無機結構化學,建立了一流的奈米孔洞材料化學研究,歷年來合成出具有特殊金屬氧化態、多重金屬中心、磁性、掌性以及螢光的新穎固態物質。

2001年合成第一個具有24元環隧洞的主族金屬磷酸鹽的類沸石物質NTHU-1,奠定了台灣在無機微孔結構研究上的領先地位之一;2005年發現第一個無鑭系金屬添加卻具有高量子效率的白光螢光的14元環隧洞物質NTHU-4,受到國際與光電業界的重視。2007年更突破世界奈米孔洞結構的記錄,合成第一個具有26元環螺旋奈米隧洞的雙金屬亞磷酸鹽NTHU-5;2008年,又報導第一個無機-有機複合奈米孔洞具有高量子效率的黃色螢光粉物質NTHU-6,此研究結果在J. Amer. Chem. Soc.接受之際,也被Science雜誌選在Editor's Choice專欄中報導("Bright Yellow Grow", Science, 2008, 319, 387); 2009年開始利用具環保的deep eutectic solvent溶劑,合成具有奈米小管結構的螢光物質NTHU-7,塗佈在UV LED 及 blue LED上,成功的製成第一個lanthanide-ion-free綠光與白光LED devices,此創新的結果發表於 Angew. Chem. Inter. Ed.並獲Editor選為Hot paper。

王教授迄今共發表了260餘篇SCI論文,近年來在奈米孔洞材料研究上屢有突破,高度新穎且創紀錄的成果以清華大學(NTHU)命名,提升本校與台灣的世界知名度。她開創了無需鑭系元素添加的磷酸鹽螢光物質,使無機-有機複合奈米孔洞螢光物質成為新一代的螢光粉,未來對固態LED照明科技將會有重要的影響與突破。

對於獲學術獎,王素蘭教授表示很感謝清華大學提供的優質研究環境與國科會的研究經費,更特別感謝所有個人實驗室的學生們,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另外,她也感謝家人的支持與理解,盡量容忍與成全她將時間花在研究室裡。

教育部「國家講座」及「學術獎」,係為國內評核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遴選過程極為嚴謹。得以在眾多頂尖學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實屬難得。

<<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 本校三位教授獲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