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日前宣布新科院士名單,本校物理系客座教授江台章獲選為數理科學組院士。江院士高中時期即對物理產生興趣,此後孜孜不倦、樂在其中。他說:「研究是我的嗜好、我的工作、我生活的全部。」
江台章院士在本校物理系擔任客座教授已第二年,他目前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教授,過去亦曾協助成立國家同步輻射中心,並輔導研究人員使用同步輻射設備,對於臺灣基礎科學研究貢獻良多。2015年由於江院士在凝態物理與光電子發射能譜學研究傑出,以及在VUV及X光應用研究的卓越貢獻,榮獲美國物理學會「戴維森-革末獎 (Davisson-Germer Prize in Atomic or Surface Physics)」。
江院士高中即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建國中學畢業後,選擇保送臺灣大學物理系,之後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造取得博士學位。
江院士從小就有研究精神。「讀國小時,我就對課本的內容不滿意,因為它只說有春分、秋分、潮汐、新月、滿月,而不說為什麼,我找出父親的大學教科書,仍然覺得它寫得不好。」後來他看到地球、月球及與太陽的模型,才恍然大悟,腦中的模型瞬間運轉起來,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他急著想與大人分享他的發現,只可惜沒人有興趣聽。
對周邊事物充滿好奇心的江院士,小時候也喜歡動手做實驗,國中時還蒐集材料自製沖天炮,用鐵皮做出比10元硬幣還大的炮頭,發射爆裂後聲勢驚人,「連地面都猛震了一下,鄰居全跑出來看。」談及過往,江院士興味十足,眼中還閃著頑皮的光芒。因此,他建議學子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更積極地展現求知慾,求取自己想要的學問。
江院士進一步指出,過去的社會氛圍,若人生際遇不符期待,大多會反躬自省、認為自己努力不夠,所以得不到想要的成果;但現在的社會氛圍卻是,達不到預期目標就將問題來源導向社會不公、給予年輕人的機會不夠,這令他十分憂心。他勉勵年輕人別只待舒適圈裡,要獨立堅強。
在院士會議之前,中研院剛經歷一場紛擾。江院士認為中研院與大學應該建立互補的角色,「中研院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做大學做不了、更大型、團隊的研究。」
被譽為真正「臺灣之光」的臺灣光子源即將於9月啟用,臺灣基礎科學研究發展將邁向新的里程碑,江院士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說,所有應用科學都源自於基礎科學,因此絕不能偏廢。江院士指出,在光子源之後,我國也許可朝自由電子雷射發展,進一步提升臺灣物理界在世界的競爭力。
科幻電影裡微型機器經由注射進入人體修復受損器官的情境,將可望成真。本校化工系教授堀江正樹與博... (繼續閱讀)
將5根手指套上特製的機械手,在機器引導下,手可靈活的做出開合、握拳、比劃數字等動作,同時每一... (繼續閱讀)
本校化學系季昀教授、材料系林皓武教授以及臺灣大學化學系周必泰教授合組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新世代... (繼續閱讀)
用書法寫下對台灣半導體發展的情感,台灣半導體先鋒、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21日起在本校藝術創意... (繼續閱讀)
本校於12月7日舉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為本校校務發展提出建言。委員皆認為,... (繼續閱讀)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20屆國家講座,今年9位得主中,有3位為本校教師,分別是化學系王素蘭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