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今天慶祝創校114週年暨在台建校69週年校慶,以「清華與我」為校慶主題,串聯不同世代清華人的記憶與創新。 旺宏館穿堂的互動裝置成為校慶焦點,以全球校友會分布地圖為背景,搭配巧思設計的翻翻牌。其中一道問題牌面「清華最重要的人是誰?」,翻開後是一面鏡子,象徵「你就是清華最重要的人」,巧妙呼應今年校慶主題,... (繼續閱讀)
本校一向以跨域多元學習見長,今年8月還將推出更彈性的「適性探索方案」。由於學習制度的選擇愈來愈多元,本校決定成立國內大學中第一所「探索學習中心」,主打「先探索,再學習」,輔導學生找到興趣與方向,自由組合搭配全校40個系、38個學分學程,打造專屬自己的學習藍圖。 巫勇賢教務長指出,為培養多元思考的跨領域人才... (繼續閱讀)
本校主辦的「春之清華藝術節」今天揭幕,將呈獻超過30場音樂會、假面舞會、科技藝術工作坊,並將首度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其中最受矚目的「棒棒桶——全民藝術創作啟發計畫」,邀請2百多位年齡從2歲半到87歲的市民與藝術家參與創作,他們每人都領到一只空鐵桶,透過創意彩繪、剪貼、裁切,甚至貼上拼布或米粉,將... (繼續閱讀)
為激勵及表彰師生的永續創意與行動,本校舉辦第一屆「清華永續獎」評選,共有55組師生與行政團隊、超過250人參賽,最終選出9組方案,分獲金、銀、銅獎。他們成立材料循環再生實驗室,從電子與工業廢棄物中回收稀土元素;組成跨領域的頭前溪流域永續團隊;並積極推動創新的永續教育方案,面對新世代的各種挑戰,尋找永續解方... (繼續閱讀)
第二十六屆(2025年)傑出校友經2024年12月27日遴選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當選人為:原科院推薦的核工系77級高耿輝校友,工學院推薦的材料系79、81級簡朝和校友,電資院推薦的電機系81、83級、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專班14級段孝勤校友,以及陳超乾委員推薦的工學院學士班13級孫宗德校友。 高耿輝校友(核工系77級) 高耿輝校友... (繼續閱讀)
當小鼠的攻擊行為被抑制後,竟開始對陌生的同類表現出相互理毛的利他行為。本校的跨物種研究發現,幼兒也會產生同樣的轉變,證實幼兒學會自控後,將可發展出正向互動及利他行為,對他們未來的人際相處與心理健康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 清華大學在與新竹教育大學合校後,補助獎勵教育、藝術學院與校本部生醫及其他學院教授合... (繼續閱讀)
梅園是紀念本校老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但園內的老梅樹卻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在校友、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慷慨捐助下,本校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劃」,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高為元校長表示,全校師生與校友均視梅園為一處重要且神聖的... (繼續閱讀)
為攬才留才,本校創全國大學之先,設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已募得約11億元。全校共有超過三分之一,也就是近3百位教師今年領到3萬至100萬元的學術表現獎勵,再加上彈性薪資加碼,教授年薪最高上看5百萬,成為國內公立大學中教師薪資最具競爭力的大學。 高為元校長規畫創設傑出人才基金之初,就發現為人才募款不易,許多捐款... (繼續閱讀)
高等教育成績通膨問題近來引發討論,本校校務研究中心以大數據分析2016至2023年逾2萬8千門專業課程,以難易度與投入時間為指標,將課程比喻為濃縮、美式、拿鐵等咖啡加以分類。研究發現,學業成績表現好的學生更願意選修需投入時間多的高挑戰性課程,而非為求高分選擇簡單課程,顛覆外界對大學生選課行為的猜想。 本校校研... (繼續閱讀)
愈來愈多現代人因壓力引發腸道慢性發炎,長期受腹瀉、消化不良所苦。本校生醫學院邱于芯助理教授與國衛院生技藥研所謝興邦所長組成生物、化學跨領域研究團隊,找到關閉腸道細胞表面離子通道的機制,成功研發出抑制發炎分子釋放的藥物,為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這項創新研究成果最近登上知名國際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