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大報之一《朝鮮日報》(The Chosun Daily)近日以台灣逆轉人才外流為主題,報導台灣如何透過政府、大學與企業合作成功留住人才,並專訪高為元校長,聚焦本校在高教創新與留才上的經驗。
高為元校長在訪談中指出,台灣過去也面臨頂尖研究人員外流的挑戰,許多人才因待遇不佳而前往新加坡或美國就業。如今透過政府與企業的積極參與及大學推動創新的努力下,正逐步逆轉過去嚴重的人才外流問題。
高校長表示,這種協作模式提升了整體環境,也吸引全球科技公司來台設立研發中心並延攬在地學生,顯示台灣的「腦力流失」問題明顯改善,成為全球科技人才匯聚之地。
以本校為例,畢業生就業率接近99%,根據校內調查,有7成學生傾向留在國內就業。高校長說明,大學在留才策略中扮演主動創新的角色,不僅要嘗試改革薪酬制度,也應該用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環境。
本校近年投入超過新台幣14億元建構攬才支持系統,設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結合校友捐款、企業支持與政府補助,提供最高500萬元獎勵金給表現優異的教授;並提供附屬幼兒園與托育支持措施,營造平衡研究與家庭需求的工作環境,展現柔性留才思維。
延續多元留才策略,本校今年4月成立「研究人才資源中心」作為校級跨領域人才樞紐,推出三種博士後研究員激勵制度,包括「指導教授配合型激勵薪資」、「競爭性激勵薪資」與「小型專案計畫」,兼顧薪資彈性與培養獨立主持研究能力。制度推出以來,已有67位博士後研究員獲得補助與研究經費。
成果背後,本校也長期關注高教發展的挑戰。高校長指出,若缺乏博士級人才,先進技術就無法出現,企業也難以發展,清華將持續透過制度創新與研究支持,打造更完善的研究環境,培育下一代學術與產業人才。
國際評比方面,本校表現持續進步。最新公布的「2026 QS亞洲大學排名」,清華穩居全台第二,較去年上升2名、總排名第37名。校務研究中心指出,各項評比指標中,「教職員中博士占比」指標獲得滿分,「學術聲望」與「雇主聲望」也接近滿分,展現國際學界與產業界對本校的高度肯定。
本校竹師教育學院大樓21日正式啟用。7系、3所與1個學士班、近兩千名師生自南大校區遷入光復校區,... (繼續閱讀)
本校與新竹10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課程涵蓋塹城學、竹科學、流域學、客庄學、... (繼續閱讀)
本校天文所江國興教授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正在吞噬恆星的罕見黑洞候選者。這類「中等質量... (繼續閱讀)
本校合勤演藝廳整修後升級重啟,以嶄新面貌重返新竹藝文舞台,迎接觀眾。配合演藝廳重啟,邁入第二... (繼續閱讀)
9月即將開學。本校8月26日舉辦新生領航營,迎接2千多位大學部新鮮人。今年的新生領航營以「探索,... (繼續閱讀)
教育部正式核定本校與中華大學的整併計畫書,雙方將依計畫內容分階段推動整併。本校將在中華校區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