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免費免註冊 清華首創大學公益電子書平台【2025.05.27秘書處】

商業的電子書平台如雨後春筍,但有些從未正式出版或絕版的珍貴書籍,卻難在其中尋得。本校圖書館宣布首創大學公益數位閱讀平台--「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包括研究心得、自然紀錄、文史資料等知識結晶。所有內容都免費開放,且不需要註冊即可線上閱覽。

圖書館林登松館長表示,如手寫筆記、網路貼文、或地方出版的小冊子等原創資料,往往還沒被看見就隨時間消失,「這些內容難能可貴,只是缺少一個妥善保存的地方。」基於這樣的發現,本校啟動「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計畫,專門收錄珍貴但難以取得的資料,包括未出版、已絕版或作者特別授權開放的內容,讓這些知識能被更多人看見和運用。

林登松館長以神農獎得主蔡燦玉與朱國棟、侯進益合著的《佳信山茶花》為例,該書詳細記錄台灣850多種山茶花的歷史與品種,長年在園藝界流傳,卻難以在圖書館系統中查閱。如今透過平台重新上架,也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新竹香山茶花產量占全台7成,栽種技術獨步全國。

林登松館長表示,這個平台在性質與內容上都與商業電子書不同,目的是讓少見但具價值的內容能安心保存、穩定流通分享。平台強調「永久典藏、保障授權、免費開放」三大理念,讀者不需註冊即可線上瀏覽,所有作品皆經作者授權,圖書不作商業使用,創作者仍保有著作權。

「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目前已典藏作品涵蓋教育、科普、藝術與地方文史等領域。例如本校劉炯朗前校長的《20不惑》、《一次看懂自然科學》等16部著作,以及蔡克信醫師個人出版、被音樂發燒友視為指標性作品的《調音秘笈》,都透過平台與讀者重新相遇,延續知識價值。

平台特設「清華專區」,將典藏教職員生與校友的講義、札記、文集等作品,補充校史資料,也見證本校文化脈動。像是國際學生志工團成果集、沈君山校長紀念集等都正在上架中。平台也將收錄中華郵政、中油等機構出版品,讓過去僅限內部流通的知識資源能被廣泛閱讀與引用。

本校經濟系賴建誠榮譽退休教授的史學著作《布勞代爾的史學解析》、《年鑑學派管窺》,在絕版多年後,也透過這個平台重新與讀者見面。他形容這個平台就像「文字版的YouTube」,不僅讓絕版書重新流通,也有助知識代代相傳。賴建誠教授鼓勵大家踴躍參與,讓知識「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擴散開來,普惠大眾。

台聯大系統總校長、陳力俊前校長在啟用典禮上表示,這個平台讓原本零散、不易取得內容的優質電子書,經過合法授權免費開放,促成好書能重新進入公共視野,成為社會共享的資產,是一大創新與突破,也具體實踐了清華的公益精神。「這是愛書人的大好福音!」

本校圖書館正進行全民徵件,歡迎各界踴躍提供作品典藏與授權。作品形式不限,包括回憶錄、散文隨筆、詩集、攝影圖書、教學講義、研究筆記、家族紀錄、自費出版品、地方誌、手稿草圖或機關出版物等。只要是原創內容,或雖曾出版但作者願意授權開放線上閱讀,都可提出申請。圖書館特別感謝台積電前資深副總林錦坤贊助平台建置。

清華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網址https://or.lib.nthu.edu.tw/FrontEnd/subjectPavilionResult

<<免費免註冊 清華首創大學公益電子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