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於6月5日舉行畢業典禮,大禮堂擠滿了參加畢業典禮的畢業生與家長。特別的是,有位僑生從大一開始存錢,希望父母能到清華參加畢業典禮,這天終於實現夢想。
來自馬來西亞,經濟系大四的紀曾順同學從大一就開始打工存錢,希望買機票讓父母到台灣參加畢業典禮。「這件事情想了很久,想讓父母來看兒子大學生活是怎樣過的。」紀曾順說,今年年初他就為父母訂了馬國來台灣的機票,「很期待也很開心。」還有僑生的家屬「三代同堂」都來參加畢典,顯見家族對此的重視。
畢業典禮上,賀陳弘校長以「君子不器」勉勵畢業生,期許他們不劃地自限,培養更強大的能力與心量。「君子不器」語出《論語.為政篇》,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皿只有一種用途。賀陳校長期待清華人能勇敢跨出畢業時的人生經驗,有意識地去探索與接納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種族、不同社經背景的人,學習他們的人生經驗,並組合歸納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與追求目標。
清華今年邀請校友、工業技術研究劉仲明院長在典禮中致詞,一般人常說「全球思考,在地行動」,但劉院長卻以「在地思考,全球行動」勉勵學弟妹。
劉院長舉了兩個工研院創新技術例子來說明「在地思考,全球行動」的觀念,第一個是看到雲林西螺果菜市場上百台的拖板車,造成嚴重廢氣與噪音汙染,而開發出的電動拖板車,將在幾年內全面汰換完成,未來這項技術也可輸出到印度等其他新興國家。
劉院長舉的第二個例子是如電影「鋼鐵人」中的行動輔助器,這項發明原為協助台灣一位癱瘓的醫生站起來,但吸引到美國廠商投資生產,未來將可幫助更多在戰爭上受傷的士兵。他強調,學弟妹只要找到可聚焦、有意義的問題,必能運用在清華學到的學識,解決世界的問題;不再只是追隨者,而能做到世界領先。
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也是清華的校友,他在大學部畢業典禮以「我的老師」為題致詞,他說,老師非常重要,在社會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遇到好老師要學習,遇到不好的人要引以為惕,他期待學弟妹「找一個未來能開拓你心胸的老師,找一個能讓你學習永續學習的老師。」
研究所畢業生致詞代表,動力機械所黃靖欹(音「衣」)分享了在清華6年的回憶,有快樂有挫敗,還有許多研究生都能感同身受「擔心畢業又擔心無法畢業」的心情。然而,她也說,學習自己所懷抱熱情的事物,永遠不會錯。守護自己未來人生道路的不是清華的光環,而是在清華學習到的誠實研究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放棄的態度。
大學部畢業生致詞代表,外文系王依甯說,在清華學習到以更寬容的胸襟看待世界,這4年累積的學問以及經歷彷彿讓人站上巨人的肩膀,在未來可以思考更廣、看得更遠。她同時跟在場所有畢業生約定,無論未來各自去了哪兒,都要成為自己現在最看得起的那一種大人。
特別的是,學校為聯結畢業生與校友的情感製作「校友給16級畢業生的勉勵與祝福」,邀請各校友會或學長姐拍攝勉勵與祝福的影片,剪輯後於典禮中播放,最後共有15位學長姐現身影片給予祝福。
畢業典禮中也頒發象徵畢業生最高榮譽的「梅貽琦獎章」予生命科學系學生張保盛、經濟系巴斯田、化學系鄭琦勳、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張哲榮、計量財務金融學系陳雅欣、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王鈞平。其中來自海地的巴斯田是歷來第二位獲此榮譽的清大外籍生。
今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共有大學部1780位,碩士班1800位,博士班313位。
科幻電影裡微型機器經由注射進入人體修復受損器官的情境,將可望成真。本校化工系教授堀江正樹與博... (繼續閱讀)
將5根手指套上特製的機械手,在機器引導下,手可靈活的做出開合、握拳、比劃數字等動作,同時每一... (繼續閱讀)
本校化學系季昀教授、材料系林皓武教授以及臺灣大學化學系周必泰教授合組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新世代... (繼續閱讀)
用書法寫下對台灣半導體發展的情感,台灣半導體先鋒、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21日起在本校藝術創意... (繼續閱讀)
本校於12月7日舉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為本校校務發展提出建言。委員皆認為,... (繼續閱讀)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20屆國家講座,今年9位得主中,有3位為本校教師,分別是化學系王素蘭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