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食安論壇5月3日邀請立法院吳焜裕委員,針對近來食安事件風險評估及日常飲食之有害物質等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內容精彩豐富、吸引近百位師生及公眾參與,座無虛席。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2008年三聚氰胺、2011年塑化劑、2013年毒澱粉及2014年黑心油等事件震撼人民對政府管制的信心。吳委員為本校化工系畢業校友,亦為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台灣風險分析學會會長,本次以深入淺出且鉅細彌遺的方式,除剖析不肖業者摻偽假冒、不當添加、規避檢驗外,更同時探討食品容器、加工肉品健康風險、飲用水、食源致癌物質等問題。
吳委員也指出,並非食品一旦含有對健康有疑慮之物質就完全不能食用,生活中的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重點在於如何以科學為基礎進行客觀風險評估。吳委員認為,食品安全的管理應採取「從農產到馬桶的食品安全預防策略」,即以產地、製造、處理、儲存、運輸、銷售、消費到馬桶等整個過程作為管理標的,方能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政策。
吳委員最後建議,我國應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與獨立風險評估機構,以執掌食品安全政策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積極培養食品安全領域專業人才。當然,食安決策過程均須透明公開與充分溝通。
今年本校首次舉辦「清華食安論壇」,共有八場跨領域演講,為期兩週。論壇第一週由科法所林勤富助理教授從法律角度討論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貿易議題、醫工所鄭兆珉副教授從科技角度分享食品安全檢測試片的研發經驗、行政院食安辦公室蔡淑貞副主任從政府角度說明食安管制政策、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廖啟成所長從產業角度探討企業自主管理。本週更將有長庚醫院顏宗海醫師、社會所李丁讚教授、科法所連孟琦助理教授演講。論壇主題豐富多元,歡迎各界踴躍參加。
科幻電影裡微型機器經由注射進入人體修復受損器官的情境,將可望成真。本校化工系教授堀江正樹與博... (繼續閱讀)
將5根手指套上特製的機械手,在機器引導下,手可靈活的做出開合、握拳、比劃數字等動作,同時每一... (繼續閱讀)
本校化學系季昀教授、材料系林皓武教授以及臺灣大學化學系周必泰教授合組的研究團隊,研發出新世代... (繼續閱讀)
用書法寫下對台灣半導體發展的情感,台灣半導體先鋒、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21日起在本校藝術創意... (繼續閱讀)
本校於12月7日舉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為本校校務發展提出建言。委員皆認為,... (繼續閱讀)
教育部日前公布第20屆國家講座,今年9位得主中,有3位為本校教師,分別是化學系王素蘭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