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大開發首套原民科學教材 用族語和遊戲詮釋獨特智慧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佈時間:2020-08-20

 2020-08-11 13:22 記者潘乃欣/台北報導

原住民族教育法去年通過,12年國教應提供學習原民科學的機會。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執行教育部計畫至今一年,她今天出席記者會表示,已開發全國第一套原民科學數位教材「吉娃斯愛科學」,結合族語和遊戲互動,讓學生認識原住民科學觀,並被多名中小學教師納為彈性課程教材
 
傅麗玉指出地球開發過度,生態受負面衝擊,而原住民科學強調與環境共生、共好,這樣的觀念落實在對待動物的方式、建築擺設、飲食等面向,是全球科學界中獨特的智慧,需要被紀錄,並透過教育傳承。她舉例,西方科學主張發明老鼠藥消滅老鼠,原住民則主張共存。蘭嶼的地下屋因應該島氣候、文化而建,夏天完全不用開冷氣,每棟房子都不會擋到別人家的風
 
為推廣原住民科學教育,傅麗玉表示已開發數位科學教材「吉娃斯愛科學」,透過繪本故事介紹原住民的科學知識,且內文兼列族語和中文,讓幼兒園到中學生邊讀族語、邊學科學
 
108課綱設有沒課表的彈性課程,傅麗玉表示,這項教材已被多名中小學教師納為該課教材,教師上課時先播放團隊製作的10分鐘影片,而後將影片中的概念延伸,指導科學知識
 
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誤食姑婆芋而中毒送醫,傅麗玉指出,生活中處處是科學,清大團隊開發的科學教材,就介紹姑婆芋和相關的植種,讓學生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教材也介紹部分植物的葉子具有奈米等級的蠟質或細毛,可以防水。曾有自然老師以此為引子,介紹奈米科技原理。另有高中師生以這套教材為出發點,發展出高中科展專題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國教署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教育,除充實各項課程,也以原住民傳統文化自然智慧為基礎,委託清大執行為期10年的計畫「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建立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實踐與發展平台。她相當推崇這個計畫,並說大自然有無窮盡的資源,不只原住民,一般學生也可學
 
傅麗玉指出,此計畫第一年剛落幕,除開發囊括16族族語、可用點讀筆輔助閱讀的數位教材「吉娃斯愛科學」,也建立原住民科學教育網站「飛鼠部落」,並替12年國教新增200個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模組,協助教師開發108課綱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