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華大學開設「疫」後思辨通識課 涵蓋生命科學、劇本寫作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20-10-07

2020-10-06 14:06
記者 洪美秀報導

今年全世界歷經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造成全球經濟與社會巨大衝擊與改變,清華大學新學期新開一系列通識、生命科學、劇本寫作課程,幫助年輕學子更有系統理解疫情帶來的影響,並思考因應策略,頗受學生歡迎,選課情況踴躍熱絡。

 
清大通識中心主任翁曉玲表示,疫情改變人類所理解的世界,清大邀集20名跨領域教師,推出「疫起思辨:跨領域思考與對話」系列課程,包括「疫情下的隔離與再連結」、「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力秩序重組」、「Covid-19的防疫技術」、「疫災下的人性反思」、「新冠病毒肺炎的教訓與衝擊」等5門各1~2學分的課程。
 
其中「疫情下的隔離與再連結」課程,由鄭志、謝小芩、詹雨臻等7位分屬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傳播與藝術設計領域的教師共同授課,還有第一線防疫人員參與,透過跨領域對談,引導學生思考在戴口罩、遠距、在家工作、封城、鎖國等隔離政策下,對生命、政治、經濟、倫理與情感造成的影響。學生修課後除要提出個人心得報告,期末還須分組完成後疫情時代再創連結的行動提案。
 
同時也探討疫情下的自由與權力秩序重組,由翁曉玲、張繼瑩等4位教師授課,從歷史法政的視野,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政經秩序的影響及省思。例如「防疫與人權」如何從法律層面思考政府的防疫措施,包括集中檢疫、居家隔離、禁止醫護人員和高中師生出國、旅遊警示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等,這些與人權保障的衝突,如何取得平衡。
 
同時也有疫情紀錄片的課程,探討世界因疫情被封鎖,影像成為與世界連結的橋樑,傳播的力量將比過去更強大,學生如何觀察周遭的改變,並透過創作與疫情對話。
 
清大表示,疫後思辯課程提供學生重新省思與學習的機會,學生可選擇喜歡的課程修習,透過跨域修習,了解全球疫情下的變化,從而認識自身的能力與外在變化,進而學習自主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課程,將自行規劃,包括課程大綱、指定閱讀書籍、參訪活動等,透過讀書會、參訪外交部及對外關係協會等單位、撰寫小論文、投稿媒體專欄、建立討論國際時事社群網站的方式來完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