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大善用大數據提升胃癌標靶療法 患者2成適用率倍增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發佈時間:2020-11-04

2020-11-03
記者 黃羿馨

治療胃癌將有新的標靶療法!清華大學分生所特聘教授王雯靜領導的研究團隊,應用大數據找到了2個造成胃癌惡化及轉移的關鍵生物標記,並採用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藥物來進行標靶治療,可有效消滅腫瘤細胞並抑制轉移,讓胃癌治療邁上精準醫療之路。這項研究成果上個月也刊登在國際知名的《美國國家科學期刊》,成為台灣之光。

清大指出,胃癌是全球癌症第5名,因治療相當棘手與難纏,致死率更高居癌症排名第2。王雯靜指出,許多胃癌病患確診時,癌細胞就已轉移到其他部位,手術切除的成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精準與標靶療法。

目前可治療胃癌的標靶藥物僅有1種,且只適用於不到2成的患者,國內可適用的患者更只有8%。研究團隊致力於解開胃癌惡化之謎,找到新的生物標記,未來可使用新標靶藥物療法的胃癌患者將可大幅提升至4成。

王雯靜說明,胃癌細胞擴散的主因是抑癌蛋白PTEN失去效用,「抑癌蛋白就像煞車,當煞車失靈,癌細胞就會不斷增生並轉移。」因此團隊研究目標首先就鎖定在找出「煞車失靈」的原因。

研究團隊蒐集了3百多個胃癌病例,利用大數據從3萬多種可能性中找到了癌症惡化的生物機制,關鍵就在兩種酵素PHF8及PKCα。團隊發現,胃癌組織中的PHF8特別多,並促使另一種酵素PKCα激增,造成了抑癌的煞車失靈。王雯靜說,幸好目前已有核准應用治療血癌的藥物Midostaurin可以抑制PKCα,團隊將這種藥物打在罹患胃癌的斑馬魚及小鼠身上,進行標靶治療,證實可讓腫瘤縮小且不再轉移。

其中研究團隊中的博士生曾琳蘆,不但具有生科系背景,第二專長也選擇財金,具備深厚的統計實力。此外,她在就讀博士的實習期間,還利用夜間及假日攻讀了清大學士後法律學程,成為具備生科、財金及法律「三專長」的多元專才,將來更朝向跨領域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