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黑洞吞恆星!清大教授江國興參與研究 重大發現登國際期刊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21-03-25

2021-03-24 11:52
洪美秀 報導

清大天文所特聘教授江國興從小就愛看星星、也是天文學專家,他與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團隊合作,捕獲距地球7億光年遠的恆星被黑洞撕裂時噴發的微中子,為探索宇宙起源推進一步,也是國際天文學家第二度偵測到來自銀河系以外的微中子。此重大發現已登上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

 
江國興指出,天文學家前年4月觀測到海豚星座中央一個質量為太陽3千萬倍的超大黑洞吞噬了恆星的過程。且因靠近黑洞時,重力產生強烈的潮汐力,約一半的恆星碎片被吸入黑洞,且產生高溫噴發出粒子流,是天文學界重要的事件。
 
天文學家推測粒子以接近光速噴發時,會產生高能微中子,並在那顆恆星被撕裂半年後,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南極觀測站的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捕獲到一顆高能微中子,並被證實是半年前海豚星座的黑洞吞噬恆星位置。
 
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博士史坦Robert Stein領導,清大與荷蘭、美國、英國、瑞典等國的研究單位組成的國際團隊,在結合伽瑪射線、X光、紫外線、可見光和電波的偵測與分析後,證實這顆高能微中子來自黑洞吞噬恆星事件。
 
而江國興也參與這項重大天文發現的X光數據分析。他表示,這次恆星被黑洞吞噬事件產生的X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減,研究小組在觀測時並沒有看到強大的粒子噴流,顯示環繞恆星運行的盤狀結構高速冷卻,或X光被逐漸增加的外圍氣體迅速吸收。
 
恆星靠近黑洞時被潮汐力撕裂的事件被稱為潮汐破壞事件,是在2019年4月海豚星座中2MASX J20570298 + 1412165星系發生的潮汐破壞事件,當時由加州理工學院位於帕洛馬山天文台的1.3米口徑自動望遠鏡「史維基瞬變設備」(ZTF)發現,而清大也是這項設備的創始成員之一,江國興能參與發現恆星被黑洞吞噬所產生的微中子,在國際天文學上極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