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奇萊山難50年 清大同窗7旬翁重返現場祭故友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佈時間:2021-07-26

2021-07-26 10:26

 
記者 王駿杰報導
 
5名清華核工系學生在1971年7月25日攀登奇萊山不幸遇上颱風罹難,這是台灣登山史上最慘烈的山難事件之一。他們的同窗好友從未忘懷逝者,4名七旬老翁再登奇萊致祭,向大山呼喊其名。散布世界各地的同學也在上周五齊聚線上追思,播放故友錢迪遺留相機拍下的登山隊最後身影。
 
清大核工系(已更名為工科系)選在7月23日,也是當年登山隊由松雪樓出發邁向奇萊的日子以視訊方式舉辦「奇萊山難50週年追思紀念會」,散布台灣、香港及美國波士頓、聖地牙哥、洛杉磯約60餘名校友線上重聚。主辦人72級核工系校友周懷樸說,2021年的日曆與1971年完全一致,當年登山隊遇上了娜定颱風,今年此時則有烟花颱風來襲,種種巧合令人唏噓。
 
追思會播放由72級核工系校友劉明哲製作的山難經過影片,敘述清大核工系大三生柏盛亨、邱瑞昌、龔士武、錢迪、大一生吳建昌及物理系大三生賴淑卿於1971年7月21日從新竹出發前進奇萊山的經過,同行的還有台大物理系大三生施能健。
 
一行人22日住宿於松雪樓,24日下午抵達奇萊稜線,凌晨3點山區開始起風下雨,領隊柏盛亨聽到廣播,娜定颱風即將登陸,大家決定馬上下山,上午11點抵達前晚露營的營地,當時風雨更大了,下午2點頂著14級的強風趕路,柏盛亨背負最重,他跟隊員說,「我全身冰冷、手足抽筋,走不動了,你們趕快走,去松雪樓求救!」
 
傍晚6點,距離松雪樓還有2小時的路程,直到距離松雪樓不到50公尺,最後只有施抵達松雪樓求救,最終5名隊員不幸罹難。
 
目前定居美國聖地牙哥的賴淑卿說,當年事件發生後學校很保護她,有些事沒有機會說出來。有人誤以為他們明知颱風要來還要登山或規畫不周,但他們所知其實是前一個颱風,登山隊已等候了一天,待颱風轉向後才出發,完全不知後面還有一個娜定颱風。出發後因山區廣播收訊不佳,沒有機會聽到氣象預報,直到入山兩天、上了稜線才得知娜定撲台的消息。
 
50年前清大只有核工、數學、物理、化學4個系,每個年級僅一百多位學生,加上規定全體住宿,同學吃、住、學習都在一起,感情特別緊密。周懷樸揪了同為72級核工系的同學王伯輝、杜博文、林思賢去年12月1日清晨6點從登山口出發,走到了亡友當年紮營與用餐的乾溪,最遠抵達山難後清華師生為登山者搭建的成功二號堡。
 
奇萊是許多清大核工校友心中永遠的痛,除了1971年的山難,1980年又有3名清大核工系學生因大雪封山命喪奇萊。當時的登山社社長、清大82級化學系校友吳泂俊也在追思會中分享他參與1980年奇萊山難搜救的往事。
 
吳泂俊說,當年因氣候及地形限制,雖尋獲罹難同學遺體,只能就地掩埋。1971年山難後,清大及登山社為了紀念罹難同學並提升登山安全,發起募資在奇萊山上設立了3座「成功堡」避難山屋,供山友休息避難,開啟了在登山路線普設山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