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投入原住民族科學教育 清大打造原住民族科學發展基地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佈時間:2021-09-15

2021-09-07 13:45

記者 王駿杰報導
 
清華大學長期投入原住民族科學教育,2019年設立全台第一所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如今更為中心打造一座結合原住民族傳統竹工藝與現代化鋼構的竹屋。竹屋建築工程今開工,明年夏天落成後除經常性舉辦原住民族科普活動與展覽,更成為重要的世界南島語族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研究教學基地。
 
今開工典禮先由泰雅族耆老范坤松帶領祈禱,以族語吟唱祝願工程順利平安,學生們能在此好好學習、追求科學智慧,接著遵循古禮動土,掛上樹枝並施放狼煙,通告四方即將在此地開墾。
 
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說,該竹屋座落於清大校本部教育館後方,使用的建材桂竹全都從竹縣尖石鄉就地取材,地上一層、地下一層的建築將設教室、研究室、展覽空間、穀倉、瞭望台等,也是全國首座領有建照的原住民族竹建築。
 
為了打造符合建築法規又能展現原民特色的竹屋,特別與原住民族耆老、竹屋達人、竹建築專家共同研發出結合竹材與鋼構的全新建築工法。竹材先以水煮及火烤的方式預處理,除更堅韌,還能除蟲防腐。竹材使用一定年限後可抽換方式更新,更方便維護。因竹子中空,隔熱效果極佳,這種嶄新建築工法未來如能推廣發揚,將可活絡部落的竹產業。
 
傅麗玉介紹,竹屋一樓設有研究室、會議室及可容納50人的教室,設有AR擴增實境裝置,只要使用教室內的平板或用自己的手機下載應用程式,就可看到「吉娃斯愛科學」動畫裡的女主角吉娃斯,帶著調皮的猴子乃奈和愛吃的小男孩飛卉現身互動,帶領參觀者揭開原住民族的科學智慧。
 
地下室冬暖夏涼,是達悟族、泰雅族等原住民族常見的建築形式,因此中心特別設計地下一樓的展覽空間,不定期展示台灣16個原住民族的相關器物,如泰雅族螺旋槳等;並將「吉娃斯愛科學」動畫裡的動手做實驗搬到現實生活中,在這裡就能跟著動畫人物一起動手敲木琴、玩竹槍。
 
清大推動原住民族科學教育逾20年,首創以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為基礎發展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設立「飛鼠部落」科學資訊教育網站,並推出「吉娃斯愛科學」動畫,以小女孩吉娃斯在山林中冒險的故事,引出原住民族自然智慧的科學原理與生態觀點,榮獲2016年電視金鐘獎動畫節目獎、入圍2019年金鐘獎。今年的金鐘獎最近公布入圍名單,「吉娃斯愛科學」再獲入圍肯定。
 
傅麗玉說,清大設立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兩年多來已培訓6百名中小學教師熟悉使用教案模組,把原住民族的文化和科學知識帶到第一線的教學現場,幫助更多中小學生了解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