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近萬根桂竹打造 清大原民族科學發展基地「竹屋」啟用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佈時間:2023-04-18

 2023-04-14 記者/張裕珍 新竹即時報導

教育部與原民會挹注4千多萬元在國立清華大學打造全台首座原住民族科學發展基地「竹屋」,今天在原民耆老祈福見證下落成啟用;竹屋從新竹縣尖石鄉就地取材、運用近萬根桂竹打造而成,且為符合建築及消防法規,在內層以鋼筋水泥強化結構,是一棟具有建築與使用執照並可在其中教學辦公的原住民族竹建築,展現泰雅原住民風情。

清大竹屋的啟用儀式別開生面,邀來原住民耆老祈福並贈刀,由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代表接受。這套雙獵刀為花蓮太魯閣族知名的銅門父子獵刀,象徵祖靈庇佑,未來將成竹屋鎮屋之寳。

與會貴賓立委高金素梅、監察委員范巽綠、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綜規司司長鄭淵全、原民會教文處處長楊正斌、綜規處長王瑞國科會科國處處長葉至誠、國衛院主任陳仁棍、副院長孫大川、清大前校長賀弘、清大前校長陳力俊、民族科學發展中心16族詢委員等人共襄盛舉。

清大2019年設立全台第一所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表示,竹屋建築師林志成在設計之初即拜訪生態專家與原住民族代表,竹屋內部打造可容納50人的視聽空間及辦公室、會議室,地下室則為文化展間。戶外還有貯放小米的谷倉、3公尺高的瞭望台及三石灶等原住民族傳統生活設施。

特別的是,竹屋地下室為教學展示空間,可以AR增實境裝置來進行沈浸式體驗。傅麗玉表示,只要使用教室內的平板或用自己的手機下載應用程式,就能跟著「吉娃斯愛科學」動畫裡的女主角吉娃斯,還有調皮的猴子和愛吃的小男孩飛卉,介紹有關太空艙、竹屋及石板屋的各種科學知識。

傅麗玉表示,清華原民科學中心已研發超過17組探究實作的體驗模組,包括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及DIY動手做;未來竹屋內外都是學習的場域,將帶領學員在附近就地取材親手體驗製作泰雅木琴、螺旋槳、山羌笛、竹槍等,將動畫裡的玩具化為實物。

校方也強調,竹屋運用創新工藝結合現代化工法打造而成,結合教學、展示、會議與辦公功能,竹屋周邊環境也特地保留許多綠樹,來到竹屋感受相當療癒;這樣的開放空間希望能與中小學師生及一般大眾共享清華原民科學中心的研發成果,未來將架設網站並開放預約參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