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記者/王惠慧
教育部及原民會補助4千多萬元,在清華大學打造全台首座原住民族科學發展基地「竹屋」,14日在原住民耆老主持祈福贈刀儀式後正式啟用,竹屋結合原民智慧與創新工法,以近萬根桂竹打造而成,內部除展示原民文化,也採用AR擴增實境科技教學,呈現原民先人的科學智慧。
清大竹屋落成典禮請到泰雅族耆老古邁以族語吟唱祈福,耆老並致送花蓮太魯閣族知名的銅門父子獵刀給清大,象徵披荊斬棘、所向無敵,眾人也協力搗製麻糬,並由新竹縣五峰國小原住民族學童獻唱賽夏族組曲。
清大於2019年設立全台第1所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說,竹屋建築師林志成在設計之初即拜訪原住民族代表及生態專家,採用的桂竹由新竹縣尖石鄉就地取材,1樓有可容納50人的視聽空間及辦公室、會議室,地下室則為文化展示及教學空間,戶外還有貯放小米的穀倉、3公尺高的瞭望台及三石灶等原住民族傳統生活設施。
更特別的是,竹屋的地下室為教學展示空間,並以AR擴增實境裝置來進行體驗教學。傅麗玉說,只要使用教室內的平板或手機下載應用程式,就可以看到「吉娃斯愛科學」動畫裡的女主角吉娃斯,帶著調皮的猴子乃奈和愛吃的小男孩飛卉現身,介紹有關太空艙、竹屋及石板屋的各種科學知識。
傅麗玉表示,清大原民科學中心已研發超過17組探究實作的體驗模組,包括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及DIY動手做;未來竹屋內外都是學習的場域,將帶領學員在附近就地取材,親手體驗製作泰雅木琴、螺旋槳、山羌笛、竹槍等,將動畫裡的玩具化為實物。
校方表示,清大竹屋結合原民智慧與創新工法打造,作為中心的專屬教學、展示、會議及辦公空間,周邊環境與自然融合一體,成為校內最療癒的角落之一,希望能與中小學師生及一般大眾共享清大原民科學中心的研發成果,將架設網站並開放預約參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