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大學生首創 引進在地良米直達校園餐廳
新聞來源:蘋果即時   發佈時間:2017-03-21

2017-03-21 記者 楊勝裕 報導

國立清大學生開首例,今天起引進新竹在地小農生產稻米,把當期品質最好、健康無毒的新米,直送校內學生餐廳,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小農,也打造更優質的校園飲食環境。清大「風雲在地健康米」學生團隊特別製作了烙印Locavore質樸木牌,在清大校園內的6間合作餐廳掛牌,包括風雲樓自助餐、益蘭素食、漢城、越好食堂、倆小食、也果蔬食,宣告活動起跑。

「風雲在地健康米」團隊是清大的厚德書院和載物書院學生所組成,學生平日從自行煮食生活教育中,認識食物文化及關切農業環境議題的關切。他們知道要有健康的食物,需要有健康的農業和土地,必須支持優質在地小農。學生團隊從半年前籌備,尋訪合作的在地農友,並得到6家校園餐廳支持。
 
學生團隊表示,國內目前尚無可信任的制度,為校園餐廳食材把關,各式連鎖經營模式與超商賣場形式,阻斷絕學生對食材來源認識與在地食農文化接觸。清大校內餐廳每天要提供8千人以上的飲食,因此這次將是實踐食農教育的第一步。
 
總務長呂平江表示,清華校園餐廳風雲樓一年半前由總務處收回自營,減低店家場地租金,讓業者用較多的成本改善食材。現在有學生團隊力行,學校應該支持。校方盼藉此機會讓全校師生瞭解食材的來源,吃得更安心、美味。未來希望能號召更多餐廳櫃位及清華師生共襄盛舉,一起用行動支持新竹在地小農。
 
支持此項計畫的史欽泰院長表示,清大人和園區、工研院等許多從外地來到新竹工作的人一樣,多工作在新竹、學習在新竹,卻沒有生活在新竹,不了解新竹的人文、歷史、鄉野和環境。此次學生團隊主動拜訪在地小農,是清大人走出舒適圈、與在地連結的重要行動,期待清華師生透過這項飲食改善計畫,更廣更深地與本地連結。
 
學生團隊找來新竹市香山劉世鑑農友生產的台南11號稻米,以及新竹縣新豐劉政育農友生產的桃園三號香米。這些直送稻米皆通過農藥檢驗「零檢出」認證。清華學生團隊也直接拜訪生產農田,了解農友的生產情況,透過親身參與,為清華校園師生的飲食環境把關。
 
為了實踐食農教育,擴展校園師生的在地連結,主辦團隊還將於3月26日(周日)下午2點辦理插秧體驗活動,邀請清大師生到香山劉世鑑農友的稻田插秧,種下自己要吃的米,重拾與土地的親近,了解台灣農業的問題與在地小農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