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看見台灣生態之美 清大教授圓陸蟹平安過馬路夢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7-06-21

2017-06-15 記者 潘欣中 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陸蟹的數量和種類在世界同棲地名列前茅,長期關注生態環保議題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不忍每逢夏季夜晚過馬路下海釋幼的母蟹被車輛輾壓成「蟹餅」,他以「讓陸蟹平安過馬路」獲選今年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團隊月底將進駐屏東滿州鄉港口村,為陸蟹打造安全的地下廊道。
 
14年前,曾晴賢教授發現工廠偷排毒廢水進新竹縣市交界的頭前溪,導致通稱毛蟹的「合浦絨螯蟹」幾乎滅絕,他聯合學生、環保志工、環保局長期關注,並在臉書成立「守望頭前溪」社團,透過行政部門、公民監督和輿論力量,減緩頭前溪水質汙減,毛蟹也慢慢回歸。
 
為避免墾丁陸蟹遭車輛「路殺」,墾管處5年前仿效高公局的蝶道規畫專屬「蟹道」,在繁殖季高峰期選定3到6天、每晚2小時管制雙向車輛進出,但效果有限;為陸蟹設地下廊道國內並非首例,2007年在台東綠島實驗的地下廊道,事後評估使用效果不佳,但曾晴賢認為理論上絕對可行,藉由實驗和努力就能圓夢。
 
曾晴賢為了圓夢,循「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的模式獲選今年度的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希望為墾丁陸蟹打造實用又安全的地下通道,為台灣生態之美盡分心力;墾丁陸蟹下月進入繁殖高峰期,本月底他將帶團隊進駐滿州鄉港口村,研究如何方便陸蟹使用地下廊道,並在臉書成立「讓陸蟹平安過馬路」社團。
 
墾管處已在寬6公尺的馬路下開挖50公分寬的2個地下廊道,上方鋪設縷空鐵架,不影響車輛通行,且不會擋住月光,道路兩側出入口採漏斗形設計;曾晴賢日前指導當地志工,先在道路兩側架設引導陸蟹進入廊道的綠色帆布牆,不久將架設攝影器材做遠端觀察,藉一步步調整,讓廊道更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