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清大研究證實 烏賊會算數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發佈時間:2016-09-09

清大研究證實 烏賊會算數

2016-09-09  自由時報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

台版章魚哥?烏賊真的有智慧!清華大學教授焦傳金、學生楊璨伊利用烏賊捕食行為,發現其可辨識蝦子數量多寡,是全球首篇證實烏賊具有「數感」能力的研究,日前登上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並被自然期刊(Nature)選為精采報導,向全世界宣告:「烏賊真的會算術!」

全球首篇 自然期刊選為精采報導

「一開始只是想證明烏賊很聰明。」投入該研究的清大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焦傳金表示,頭足類的烏賊俗稱「花枝」,是無脊椎動物中,腦神經系統最發達的生物,故利用其愛吃的蝦子當誘因,在兩個透明盒子裝入不同數量的蝦子,讓其捕食選擇,記錄烏賊是否真的會「算」。

「一開始只想證明烏賊很聰明」

焦傳金說,一般數量感可分為「感數」與「數感」,前者不用計算、一看就能分辨;後者則要慢慢算。而實驗發現,烏賊面對一隻與兩隻蝦子的選擇時,所需時間較短,但當面對四隻與五隻蝦子時,就花了較長時間選擇,可見「真的有在計算!」

焦傳金也發現,烏賊除了會算術,也具風險評估能力。烏賊在飢餓時,會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大蝦子捕食,若已吃飽了,就會選擇數量多但小隻的蝦子,與人類飢餓狀態下的選擇行為一致。分析烏賊算術能力,與人類一到兩歲的嬰兒差不多。

數據顯示,烏賊選擇並非隨機亂選,選到較大數的機率高、可達八成,即使面對四與五的數目,仍有六成機率選擇五,達到統計學的顯著性;該研究於八月廿四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九月一日被國際知名的自然期刊(Nature)選為精采報導,連外國媒體Discover雜誌也來採訪,研究受到國際重視。

花2年實驗 烏賊還具風險評估力

焦傳金說,該實驗約花兩年時間、培育了十二至十五隻虎斑烏賊,每隻至少要做十八次算術實驗,總計不下兩、三百次。

與烏賊朝夕相處的學生楊璨伊則透露,曾幫烏賊取名「墨墨」、「乖乖」,烏賊生氣時也曾被吐得衣服都變「墨汁衣」,但後來烏賊死掉十分傷心,如今只敢用編號取名。未來下一步,將再研究烏賊是否能辨識「零」的數學概念。

女研究生曾被吐得滿身墨汁

焦傳金說,烏賊在演化上雖與人類等脊椎動物很早分家,但最後大腦的神經發展脈絡卻有相近之處,這次成果除增進對其生態了解,還能進一步探討:「或許智慧發展不只有一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