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第17屆台灣美術新貌獎 清大碩班楊絜婷奪首獎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發佈時間:2017-07-07

 2017-07-05 記者 王文吉 報導

清華大學碩士生楊絜婷使用鐵粉、橡皮筋等不穩定材質創作《新辭書計劃no.1》奪得《2017年台灣美術新貌獎》首獎。主辦單位台中市文化局表示,連續兩年由學生奪得首獎,可見台灣豐沛的創作能量,藝術教育扎根的成效,入選作品即日起於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台灣美術新貌獎」角逐作品爆炸性成長,今年來件數比上屆增10%,達280件,創新高紀錄。經評審老師仔細評分,共37件入選,其中平面類22件,立體類15件,最後首獎(新貌獎)由楊絜婷奪得,獲30萬獎金,評審團獎頒給葉乃瑋、王勝右、黃得誠,獎金各10萬元。

 年僅27歲的首獎得主楊絜婷,目前就讀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藝術與設計系碩士班。她表示,《新辭書計劃no.1》使用鐵粉、橡皮筋等不穩定材質,會因時間推移而產生非原始樣貌之改變,傳達主體與環境間的矛盾性與衝突性。

 葉乃瑋以《日常物件》獲評審團獎,藉由「日常物件」抽絲剝繭,來達到日常經驗的共鳴,引發讓人意想不到的探索趣味。王勝右《少年維特養成計畫》將網路的標籤化人格,繪製成桌遊,挪用「天黑請閉眼」的遊戲規則,及紫外燈、紅外線感應等裝置,讓觀眾現場遊玩,暗示網路的特性及影響。

 黃得誠以〈紅樓宴〉獲得評審團獎青睞,專精版畫創作的他表示,作品是以食物為主軸,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及文化課題,故事透過食物為題材將故事情節轉化成圖像,重新詮釋傳統文學試圖帶給現代人全新觀看的角度。

 台灣美術新貌展邁入第17屆,創辦初期,採取「平面」與「立體」雙年展的方式循環,鼓勵國內35歲以下的青年創作者,呈現台灣當代藝術新風貌。自2016年起,為符合當代藝術生態,展覽以不分類別、不分媒材、不限年齡,擴大辦理並更名為「台灣美術新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