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怕被笑?認知、情緒「不來電」
新聞來源:聯合報   發佈時間:2016-10-24

怕被笑?認知、情緒「不來電」
 
2016-10-22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有人談笑風生,有人還沒開口就「怕被笑」,成了團體中的「解嗨(high)者」。大腦是如何運作這些情緒和人格特質,清華大學助理教授詹雨臻的研究,可提供解答。
詹雨臻任教清大學習科學研究所,她研究大腦的機制,發現這些無法融入團體、「怕被笑」者的大腦,掌管「認知控制」的背側腦區,比一般人活化,而掌管「情緒」的腹側腦區卻不活潑,導致他們聽笑話時,大腦傾向認知控制、壓抑情緒,變得理性起來,無法產生愉悅感。
 
但詹雨臻說,缺乏幽默感的人,仍可透過後天訓練來補救,把「認知」到「情緒」之間不來電的部分補起來,增加個人魅力。
 
她的論文「怕被笑者幽默欣賞的腦神經機制」本月初登上登上頂尖期刊「Nature」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是全球首篇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 分析怕被笑者的大腦機制、以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心智與大腦歷程。
 
詹雨臻表示,正常人聽到笑話都會開心,但「怕被笑」者無法融入,沒法欣賞。他們多半對聽笑話沒興趣,聽到嘲諷、攻擊型笑話時更敏感。
 
詹雨臻說,國外研究,「怕被笑者」約占總人口百分之二至十五,英國和亞洲比率高,台灣和日本尤甚,這可能跟東方人較壓抑、內向與好面子有關。
 
詹雨臻去年曾開「幽默課」,四十多名學生,有人表演欲特強,有人就是低頭不語,她分組讓學生發表,「怕被笑」的同學參與幕後製作,一學期下來,不僅作業表現完美,聽到好笑內容也跟著笑了。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