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致敬傳奇詩人 台積電邀民眾傾聽《詩的聲音》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9-05-16

 2019-05-15 記者 李珣瑛 即時報導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攜手文訊雜誌社,於清華大學校園中策畫《詩的聲音》文物特展,透過余光中、周夢蝶、洛夫三位傳奇詩人的文稿、書信、相片,以及詩人讀詩的音韻,引領年輕學子感受大師詩藝。
 
今(15)日舉行開幕活動,余光中夫人范我存、二女余幼珊,洛夫夫人陳瓊芳、次子莫凡,詩人向明、管管等周夢蝶的好友,以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等貴賓皆到場,並特別邀請創作歌手廖文強獻唱,為此文學盛事揭開序幕。
 
《詩的聲音》文物特展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為2019《台積心築藝術季》的主軸活動;負責策展的文訊雜誌社為此專訪了詩人的親友,將他們口述的回憶與過往三位詩人的受訪影像剪輯成紀念短片,親友們觀看影像時不自覺流露出溫暖的笑容。
 
余光中夫人范我存細數先生寫作的習慣,笑稱他為「字癡」,所到之處凡是有「字」的地方,都總是認真地閱讀,對創作中的音韻、用字也非常講究;並提及余光中寫詩與寫散文是不同的,詩需要細細打磨斟酌,散文卻一氣呵成、鮮少修改。回憶結褵四十多年的時光,深刻感受他對文字的用心。
 
洛夫的次子莫凡感性分享,整理家中時意外找出父母當年傳情的書信,從談戀愛、結婚,到越戰顧問團時期,這兩百多封情書成為送給母親陳瓊芳最棒的禮物。年紀漸長後再重讀父親的詩集,從兒子變成讀者,莫凡除了驚訝於父親的詩藝,更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因為她成就了洛夫這樣一個詩人。
 
詩人向明回憶道,他和周夢蝶認識超過一甲子,從年少到年老一路扶持,他每年都會幫周夢蝶過生日、唸詩給他聽,直到他離世的那一年。當年周夢蝶的書攤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許多文青特地進城朝聖,那時他們都還年輕、熱愛詩,這個展覽勾起了那些美好的回憶,很開心再次與詩友們重聚。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表示,「若世上有什麼力量能跨越語言、時間、與地域觸動所有人,那便是詩。」2018年初先後讀到文訊雜誌為余光中與洛夫兩位詩人製作的特刊時,他立即動念,希望能邀請文訊雜誌社在台積心築藝術季舉辦紀念活動,共同向那個如詩的世代致敬,遂成就了《詩的聲音》文物特展。特展以「聲音」為名,除了陳列詩人的文物、其讀詩的聲音片段外,更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合作,徵選民眾朗讀三位詩人作品,包含工程師、教師、牧師與書店老闆等愛詩民眾,共同創造了詩的返響。
 
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分享,在文訊30多年的編輯生涯中,最慶幸的就是可以認識許多可敬、優秀的詩人。本次展出的許多文物皆為詩人親友所整理、提供,這個特展是所有關心三位詩人、喜愛他們詩作的人齊力完成的,一同獻給那個輝煌的文學年代。特展分為三區:「詩為大海」展出余光中充滿批註的翻譯與詩文手稿,讀者能親眼閱讀一首詩的完成;「孤獨國咖啡」模擬周夢蝶於明星咖啡屋前的書攤,藉互動故事呈現他與文友們的醇厚交誼;「戰地情書」則首次展出洛夫之妻陳瓊芳留存逾半世紀從未公開的家書,讓民眾得以一窺洛夫鐵漢形象下的溫柔。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今日也到場向詩人家屬致意,他引用詩人歌德的話:「每一天過日子,都應該聽一首歌、讀一首詩」,表示大學教育首重人文精神,很高興本次清華大學能成為一個文學平台,引領社區民眾與學子親炙三位詩人的詩心,使校園處處充滿詩意。特展邀請中文系助理教授、青年詩人楊佳嫻以及助理教授羅仕龍,培訓六位中文系學子為民眾導覽,學子近距離接觸文物、深度感受詩人創作理念,結合本身所學,帶領社區民眾進入詩的國度。
 
《詩的聲音─余光中、周夢蝶、洛夫文物特展》即日起至6月12日,於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展覽廳展出,特展期間亦將舉辦三場講座,邀請詩人學者陳義芝、陳芳明與楊澤分享他們心目中的余光中、洛夫、周夢蝶其人其詩,報名請洽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官方網站;預約10人以上團體免費導覽請洽文訊雜誌社02-23433142 #505。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