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媒體報導

大學實驗室老舊鋼瓶成隱憂 清大「拆彈」61鋼瓶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佈時間:2019-07-02

2019-06-27 記者 張雅婷 即時報導

許多大學實驗室都有年代久遠、瓶身銹蝕的老舊氣體鋼瓶,更因內容物不明,潛藏爆炸危機,清華大學10年前拆除一處實驗室時,意外在倉庫深處發現十多支無主的不明氣體鋼瓶,有些外殼已布滿紅色鐵鏽、標示磨損不清、氣瓶閥變形鏽蝕轉不開清查後發現許多實驗室都有這種「骨董」,成為校園安全的隱憂。清大在環保署及教育部協助下,從去年起已陸續完成61支老舊鋼瓶出清,透過「鋼瓶擊穿」方式,以中和其中的腐蝕及毒性氣體,成功「拆彈」,並建立一套安全操作老舊氣體鋼瓶的SOP,提供其他大學及實驗機構參考。

一般情況下,用完的內容物及供應商明確的氣體鋼瓶用完後,可交回原廠處理,但針對供應商停業或「無名無姓」的氣體鋼瓶,國內並沒有合格的處理業者。清大環安中心副主任黃國柱表示,老舊氣體鋼瓶內的氣體大致上可分為易燃性、腐蝕性及高毒性等3類,如氟氣鋼瓶外洩易產生高腐蝕性的氫氟酸,無色無臭的磷化氫及砷化氫在戰時還可被用來製造化學戰的神經毒氣,吸入一點點就足以致命,他說,最麻煩的不是化學氣體,而是鋼瓶內的高壓,「操作不慎就可能導致化學物質爆炸」。
 
清大為了將校園內的如同「未爆彈」的老舊氣體鋼瓶全都清除乾淨,自籌經費350萬元,並主動向環保署及教育部請求協助。環保署化學局提供清大鋼瓶擊穿設備及能偵測到ppb(十億分之一濃度)的化學分析儀,先從危險性比較低的鋼瓶開始操作,逐步改善程序,最後再處理高毒性的21支鋼瓶。
 
現場第一線執行人員、清華大學環安中心助理工程師塗佳霖表示,擊穿第一支不明氣體鋼瓶時,儘管有專業設備,操作時仍很緊張,而且有些標著A氣體的鋼瓶擊穿後才發現裡面竟是含有B氣體,所幸都安全處理完畢。
 
清華大學副校長呂平江表示,這些不明的氣體鋼瓶有的超過30年,也不知何時會爆炸,對師生安全是很大的威脅,感謝環保署不只「做環保」,還是「做功德」;而法規、技術不再是問題,相信各校都會願意解決不明氣體鋼瓶隱患。化學局局長謝燕儒說,許多大學都有「不敢打開的房間」,囤積不明化學品,但這些「未爆彈」遲早要解決,希望各大學看到清大操作經驗,也願意把檯面下的危險化學品拿到檯面上好好處理。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