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三位教師學術成就斐然 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0.06.21秘書處】

中央研究院日前公布2010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得獎名單,數理科學組6位獲獎者中,本校即有化工系胡啟章教授及化學系黃暄益副教授2位教師獲獎,而人文及社會科學組4位獲獎者,本校則有人類所黃倩玉副教授獲獎,除恭賀三位老師外,清華教師學術成就斐然,再度獲得各界肯定。三位獲獎教師簡介如下(依姓氏筆劃排列):

胡啟章教授個人專長領域為電化學儲能材料開發、電化學奈米技術、電鍍與表面處理、品質工程與應用統計。胡教授在超高電容器的研究成果已獲得國際高度肯定,並成為該領域之研究先驅,著作廣為全球同行所引用,近五年連續獲得國內外多項重要獎項。根據論文被引用數之統計單位(Web of Science & Scopus)所公布的資料,胡教授在2010年h-Index已達27,被引用總數超過2600次,在國內工程科學界是極罕見的特例。

本系列代表作首次成功地在陽極氧化鋁上陽極電鍍二氧化釕奈米管陣列,其比電容量為全球最高;其次是全球最先提出利用水熱法製備具結晶、高含水量、奈米結構的二氧化釕;並首次成功地發表含水二氧化釕/二氧化鈦之陽極複合電鍍。利用上述三種新穎的奈米材料結構,製造具有極高功率與能量密度的超高電容器。這系列廣為全球同行引用的作品之成功關鍵在於:成功地提出並印證二氧化釕的極高理論比電容量、所發展的新穎合成方法可以獨立控制奈米粒子的顆粒大小和其中的含水量、以及對於影響這類材料的能量儲存能力之相關物理化學的深刻瞭解。本代表作為釕系新世代超高電容器奠定深厚的理論基礎並開闢高獨創性合成技術。

黃暄益副教授實驗室的研究,包含金與鈀奈米粒子的形狀控制合成、超長金屬氧化物奈米線的成長、金屬氮化物奈米柱結構與中空結構的製備、二氧化銅晶體奈米粒子的形狀控制合成等。這些具形狀控制的奈米材料之成長都具有相當程度的難度,他對其形成機制有作一定程度的分析與解釋,並作一些形狀與性質上的探討。近五年其實驗室所發表的論文約為三十篇,多數發表於具高影響係數的美國化學會的期刊,研究成果相當豐富,論文被引用次數已達六百多次。

此次獲獎的研究為利用植晶法成長出長度為二百至三百奈米的鈀奈米棒,黃暄益副教授發現加入少量的銅離子便可製備出這些鈀奈米棒,增加銅離子的量則可獲得具分枝的結構,這些鈀奈米結構在文獻中相當少見。長度較長的鈀奈米棒也具有類似金奈米棒的近紅外光吸收紅位移的現象。他發現這些鈀奈米結構都可當作催化劑進行多次的鈴木偶合反應,顯示鈀奈米結構也可能應用於其他重要的催化反應上。

此外,實驗室也進行一系列二氧化銅晶體形狀控制合成的研究。二氧化銅奈米立方體可經由植晶法來達到尺寸上的控制。藉由改變還原劑的用量,二氧化銅晶體可直接成長為立方體、八面體、具中間形貌的cuboctahedron、及六分枝結構。利用相同的實驗條件再加入一些氯化氫,兩種形貌互補的二氧化銅奈米骨架及籠狀結構便可獲得。最近作者探討使用四種不同形狀之金奈米粒子來製備金與二氧化銅的核殼結構,並使外殼的二氧化銅晶體具有精確且可調控的形貌。

黃倩玉副教授著有多篇重要的期刊及專書篇章論文,其著作備受學術界認同。黃副教授這本由哈佛大學出版的英文專書Charisma and Compassion: Cheng Yen and the Buddhist Tzu Chi Movement 討論了台灣當代佛教史中最重要的精神領袖和團體之一的證嚴法師與慈濟。她從個人、團體、組織與網絡等不同層次著手,仔細分析了慈濟運動如何從一個小村鎮的一位比丘尼和小寺院,擴及到台灣和世界的過程。

該書不僅對台灣佛教史上一個重要的組織、運動作了細緻而深入的分析,並在卡理斯瑪(charisma)與組織、科層制這一組影響深遠的韋伯式命題和理論上,有重要的突破性見解。黃副教授對全球化的討論,也同樣有重要的理論意涵。對哭泣等情感表現在整個卡理斯瑪運動中所佔有的位置的分析,也充滿創意和洞見。這本面向寬廣、意涵豐富的專書,確立了她在相關課題上,在國際學術界的領先地位。該書甫出版一年,已獲 The China Journal、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等國際期刊書評的肯定。

此外,黃副教授先後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計畫補助及本校研究發展處的獎助,及哈佛燕京學社的訪問獎助,2009年榮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人類學),現又獲頒中研院 「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實至名歸。黃副教授表示非常感謝上述各單位的鼓勵,同時感謝清華大學研究發展處和人社中心主任的支持、人文社會學院及人類所長官和同事、同學的指導及協助。

<<三位教師學術成就斐然 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