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先生 談「創作美學」【2010.04.22秘書處】

4月20日清華校園平日夜晚的謐靜,因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高行健先生的到訪,而充滿了人文氣息。

本校2006年開辦「諾貝爾大師在清華」系列以來,高行健先生是第一位受邀演講的諾貝爾文學獎大師。高先生以「創作美學」為主題,吸引許多教師、學生及一般民眾入場聆聽。

演講開始前,陳力俊校長向高行健伉儷此行表示歡迎,也對於高先生特別安排在清大進行演講致意。陳力俊校長表示清大與北京清大同根同源,創校以來即有濃厚的國學及文藝傳統。清大1912年創校初期,學校就聘請梁啟超先生、王國維先生、朱自清先生等大師任教,1956年清大在臺建校以來延續傳統,對人文教育一直很重視,1984年成立了人文社會學院,接續於2000年成立了科技管理學院。「諾貝爾大師在清華」開辦至今,清大已邀請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蒞校演講,得讓全校師生沈浸於大師桂冠榮光中,高先生的來訪將能鼓舞大家對真、善、美的追求及啟發。

高行健先生指出,「美學」是哲學的重要部分,「美學」這名詞的由來,一直以來就是哲學家討論的重要話題,但他主張藝術創作必須遠離哲學的概念,即不以哲學的思考方式來創造藝術品,藝術家必須深入探索自身的藝術情感及經驗,進而產生創作。他認為即使不以顛覆前人的藝術作為前提,仍然可能就某一種藝術提出新鮮看法。他表示「創作美學」,是超越意識形態,也超越哲學框架和思辨。「創作美學」不等同藝術評論,只要是藝術家自己創作的理論,能以獨特的表現找到自己的方向,作出自己的總結理論,即可稱「創作美學」。

演講中,高先生以電影、抽象繪畫及戲劇為例,說明何謂「創作美學」,及創作美學的形成理論。他也以自己的著作《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為例,他認為小說創造的前提離不開「敘述」,他並且把小說、詩和散文的性質分開,他說在「敘述」的限制之下,仍然有很大的創作自由,我們可以在前人創造的形式和內容之中注入新的方式,創作新的技巧和新的表現方法。他又以繪畫為例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他表示他在具象畫和抽象畫之間找到了一種美學的方法,這方法就是「提示啟發」,就是在繪畫上既表現具象,同時也表現抽象的意境,透過藝術品和觀賞者自身的想像力和經驗的交流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高行健先生北京外語學院法語系畢業,19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為中國實驗戲劇和現代小說的先驅。1987年他應邀訪問德國和法國,在1992年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並於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後定居法國。2000年更因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著作,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瑞典學院讚揚「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先生 談「創作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