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科技管理學院諾貝爾學術週「孫運璿講座系列」諾貝爾物理獎Dr.Ivar Giaever清華演講【2006.10.27秘書處】

很難想像諾貝爾物理獎得主Dr. Ivar Giaever,在大學時物理、數學兩科幾乎被當掉,後來卻以高深的理論物理研究獲得諾貝爾最高榮耀,他成功的歷程,給予後學者很大的啟示!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孫運璿科技講座」於10月25日(星期三)邀請這位當代物理大師蒞校舉行兩場演講,受到國內科技、學術界矚目,演講會由院長史欽泰主導,並由科技管理學院、原子科學院及生命科學院跨領域共同主辦,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Giaever 博士早期於物理界鑽研半導體穿隧效應,於1970年在劍橋大學跨入生物物理領域,從事固態表面之有機分子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之研究,他在第一次進行液態氦( -268℃)實驗時發現「超導之穿隧效應」,1973年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此行於清華大學給予兩場專題演說,第一場於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系館舉行,校長陳文村與會致詞,會場由醫環系洪益夫主任主持,主要內容是介紹由他及其團隊所研發的 ECIS (Electric Cell-substrate Impedance Sensing) 系統,乃是利用電流的變化偵測培養中細胞的狀態,包括有效地鑑別癌症細胞的生長及轉移、傷口的癒合模擬型態、胞外胞內訊號傳遞測試、血腦障壁量 測,於演說後精采的答問互動中,使聽眾充分地了解Dr. Ivar Giaever 博士做學問求知求變的態度與從事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尋求自我突破的精神,給了與會學子及老師們莫大的啟發,會場座無虛席,十分精彩。

第二場之講題為「Tunneling in Superconductors」,台達電子公司鄭崇華董事長致詞,會場由史欽泰院長主持,演講內容詳述「超導之穿隧效應」對此科學上革命性的突破之創意由來與實驗經過及其成長歷程。相信這些經驗分享將會是國內學術界豐美的收穫。

<<科技管理學院諾貝爾學術週「孫運璿講座系列」諾貝爾物理獎Dr.Ivar Giaever清華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