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與新竹市政府聯手促成的「光復路綠門戶計畫」今天(1月10)日開工。清華大學大門口少了圍牆,將更為開闊,師生及民眾未來可步行穿越綠意盎然的廣場進入校園,並將車道加寬;師生返鄉經常搭乘的國道客運站候車亭也將煥然一新並稍退縮,出校門的機車不必再與客運爭道,安全度大幅提升。
黃聲遠建築師表示,這次還請來一流的燈光造景團隊,為北校門打造代表科技進步城市的動感光廊。光復路綠門戶工程經費總計1.12億元,全來自中央政府前瞻計畫及新竹市政府加碼補助,預計今年底完工。
配合綠門戶計畫,本校將原來北門內的機車停車場移至成功湖邊,並且已完工啟用,共可停放750部機車,比原先增加近2百個車位。學生反映,停車場內移後更靠近餐廳、教室、宿舍,移動更方便。
清華於1956年在台建校,第一代校門位於現在的化學館圓環前。現今的校門在1977年配合光復路拓寬而橫移擴建,並由雕刻家楊英風先生設計古代簡冊造型的大門立柱,45年後將再進化變身。
賀陳弘校長說,清華大學是新竹市的代表元素之一,「無清華,不新竹」。大學廣場則是校園與城市的最佳共鳴點,比如美國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廣場。他期許清華大學廣場未來成為新竹市的文化發動點及新地標。
賀陳弘校長表示,清華大學的文化是多元自由開放,入口也很適合以廣場形式來呈現。清華校園水清木華,清華廣場也是林木扶疏,生意盎然,結合大門矗立的白色書冊石柱,新的清華入口廣場將代表清華3.0人文與科技交會、文藝復興的起始點,邀請城市進入知識之海。
新竹市林智堅市長表示,光復路綠門戶計畫是「步行城市」一環,包括清華大學門口的1公里綠廊將串聯周邊文史資源,包括汀甫圳、赤土崎公園、公道五路藝文高地、海軍六燃廠及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讓大學城區景觀、機能更完善。
新竹市沈慧虹副市長說,很多人對新竹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下高速公路交流道看到的清華大學,離開新竹的最後一站也是清華大學前的國道客運站。在老郵局內遷、天橋拆除後,清華大學大門將進一步變得更開闊大氣,一年後入學的新生一定會有如拆禮物般的驚喜。
顏東勇總務長表示,光復路綠門戶計畫將使清華北校門環境更通透開闊,夜間照明也有特殊的光環境造景,成為清華師生以及周遭鄰居們休憩的新據點。
本校校友總會蔡進步理事長也參加了工程開工典禮。他說,校門口景觀將與過去念書時不太相同,但總是愈變愈好,校友當然支持。
新竹市劉崇顯議員也是動機所14級校友。他說,他剛當議員時,就聽到許多人反映客運進站時往內側擠,機車得被迫外切,十分危險,如今能夠改善,打造更安全的行車環境,是母校與市民之福。清華大學與對面的夜市等區域本來就是共同生活圈,校門口景觀整體改善是創造多贏。
綠門戶工程在光復路以南,也就是清華大學這一側,北起建新路口,東至經濟部專研中心,全長1.1公里。拆除大門口圍牆,打造為清華山丘及老郵局廣場。除重建國道客運站候車亭,也將新建友善公廁。黃聲遠建築師強調,門口 的老樹絕對一棵都不會砍,還要把生病的樹治好。至於東院宿舍圍牆也尊重住戶的意願及隱私,維持原樣不變。
成功湖是本校的重要景觀地標,承載了校友的珍貴回憶,也是新竹市民休憩好去處及新人拍攝婚紗照熱點... (繼續閱讀)
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有機會成為贏家!清華幼教系周育如副教授、系統神經所郭崇涵助理教授進行幼兒與... (繼續閱讀)
清華首屆學士後醫學系單招放榜了,共錄取23名公費生,包括「自然科學組」22名及「智慧資訊科技組」...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一直在類似太陽的單恆星系統尋找外星生命。但根據本校天文所何英宏助理教授(Daniel Harso... (繼續閱讀)
本校6月11日舉行畢業典禮。高為元校長以「選擇」為題,勉勵今年的4665位大學部及研究所畢業生,與... (繼續閱讀)
AI人工智慧也會種族歧視?清華資工系郭柏志助理教授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跨國研究發現,當採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