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12月4日召開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重點聚焦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目標。委員會召集人、本校前校長劉兆玄等委員均對清華發展跨領域多元學習成效表示肯定,建議持續深化為成為本校辦學特色。多位委員也建議清華應關注生成式AI發展對教學的衝擊,及能源議題、社會責任等社會需求及產業脈動,大步朝「永續清華」目標邁進。
本屆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共由10位委員組成,包括:中研院吳玉山院士(依姓氏筆畫排序)、天下雜誌吳迎春董事長、中研院周美吟副院長、清華前校長劉兆玄教授、橡子園顧問公司陳五福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雲教授、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新加坡國立大學陳祖翰副校長、中研院梁賡義院士、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
提升跨領域多元學習
諮詢委員針對本校「113年至117年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提出許多寶貴建言,討論聚焦如何發展學生跨領域多元學習,將大學部學生跨領域多元學習的比率在2026年時提升至80%。
梁賡義委員支持清華以「學院」為核心的理念,打破系所藩籬,並鼓勵跨領域的合作。
吳玉山委員指出,清華近年來已從原來集中於理工科技,發展出相當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系,愈來愈成為全科大學,這是極為正面的發展;此時清華應利用自身逐漸成熟的條件,推動理工等傳統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域學習。
閻雲委員也希望看到更多理工與人社、音樂、美學的跨域,並建議這部分也許可透過禮聘駐校大師來增強。他並建議生醫學院可設立一中心,作為與各學院合作的實驗沙盒,成為跨領域的核心場域。
謝詠芬委員建議應提升學生跨領域學習的動機,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說明該學科的應用場域,讓學生了解跨領域學習在未來職涯發展上的必要性。
劉兆玄委員認為,工學院動機系發起的機器人團隊和賽車工廠是很好的活動,可鼓勵更多其他學系學生一起參與,其他學系也能多推出類似活動。
周美吟委員指出,多元學習有許多面向,善用工具就能讓學習產生特殊效果,例如數位課程、雙語學習、實習計畫、微學分課程等。
師生共同成長
針對本校將「學生輔導」列為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重點,包括打造校園心理健康環境、提升師生連結並實踐社會關懷,委員都持肯定態度。
吳迎春委員指出,清華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的五大目標中,就有兩項以學生為主,包括提升跨領域多元學習及學生輔導成效。她認為這在各大學中是很難得的,對此高度肯定。
經常受邀參與各大學評鑑的梁賡義委員表示,他是清華校友,每次來到清華的感受都特別溫暖,除了有相近的價值觀,也特別認同本校以人為本的治校理念。他認為,導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好的導師會讓導生有挫折時願意去找他。他期許校方應多了解老師投入導師工作的障礙,並研擬克服之道。
劉兆玄委員表示,清華重視導師制度,令他十分有感。他認為,學生輔導應以心理輔導及職涯規畫為主。他並建議生醫學院可承擔更多生理輔導協助,如規畫正確飲食習慣、體重管理及建立生理大數據,再帶入心理輔導。有委員建議除關注學生身心輔導,也要多關懷教職員的心理健康。
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的重點目標之一為提升教師自我發展,也得到委員的認同。陳五福委員指出,現在的教授很辛苦,待遇不算太好,還必須教學、研究、服務同進,發揮專業力與影響力。但名師才能出高徒,學校鼓勵教師自我發展、創造自我價值是件不容易、但很有意義的事。
加強院系跨域合作
多位委員提到,每次來到清華都可以看到學校的快速成長,如新增半導體學院、台北政經學院及學士後醫學系,擴張背後是否有整體性的規畫?能否做更好的整合?如何爭取更多資源來因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梁賡義委員認為,清華正全力推動跨領域多元學習,加入教育、藝術、人文領域,代表更多跨域的可能性。他建議各學院都多發展橫向連結,如以生醫學院為例,就可發展醫學工程、醫學人文及生醫管理等教研領域,這樣的凝聚將有助於向上提升。
吳迎春委員認為,清華增設新的院系,代表原有的院系可能已無法完整回應當前的社會需求。她也期許新加入的院系能與其他院系加強跨域合作,來回應未來世界的需求。
陳祖翰委員特別提到大學排名的議題。他認為,不應以排名來決定大學的發展方向,但的確有必要去了解各世界大學排名系統的指標與方法,如生師比、論文數量及國際合作、聲望評比等,他們如何蒐集資料、各項資訊的貢獻度等,也要讓師生們了解。
回應社會需求及產業脈動
童子賢委員也建議清華的教研應多思考回應社會需求及產業脈動,如對AI、ESG、電動車、能源、衛星通信的人才需求等。他記得4年前訪問柏克萊加州大學時,他們告訴他,柏克萊過去5年來培養AI相關的碩博士生增加了7倍之多。矽谷之所以能成為新創的聖殿與樂園,正來自於柏克萊、史丹佛及加州大學系統培育出的優秀人才。
劉兆玄委員提醒,Open AI的發展將衝擊高等教育,如何發揚它的正面功能,避免負面影響,是校方應慎重考量的課題。謝詠芬委員則建議將IT(資訊科技)、AI、統計、法律、環保等列入通識課程。
高為元校長感謝委員們對清華的愛護及寶貴建言。他表示,委員們提出的建言,都將成為清華未來發展藍圖的重要參考。清華大學將以人為軸心,營造包容、公平、多元的環境,幫助每一位師生創造自我的獨特價值。
台灣的機車密度世界第一,全台機車數超過1千4百萬輛,如何提升騎乘安全性及便利性也成為眾所關心的... (繼續閱讀)
「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殺蟲劑因毒性高、難分解,對動植物及人體健康造成長期巨大危害... (繼續閱讀)
本校以擅長的AI科技及設計企畫專業,協助大新竹地區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本校區域創新中心今天舉辦聯... (繼續閱讀)
感謝李怡嚴教授傳愛清華!本校前教務長、物理系李怡嚴退休教授決定把畢生積蓄及收藏全捐給他奉獻一... (繼續閱讀)
由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的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11月15日在台北圓山飯店頒獎,本校在45所參... (繼續閱讀)
將廢油變綠金的生質柴油領航者李義發獲頒成為本校名譽理學博士。本校14日舉行名譽博士頒授典禮,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