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學研發出許多極具商品化潛力的創新技術,系統化的產學合作,將為學校、企業與技術在台扎根,創造價值,本校今天與漢民科技簽約成立聯合創新與新創平台,漢民將為清華師生提供商業洞察、策略布局等協助,縮短清華師生創業初期的瓶頸,掌握成功金鑰。
本校攜手漢民的創新產學合作模式,將提供師生先導性研發商品化的機會,讓校內重大的科研成果能獲取商品化的專業輔導,創造研發最大價值。
本校高為元校長過去在美國也曾以加速傷口癒合的技術創業,深知新創甘苦。他表示,新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包括人才、市場、資金、創新思維、基礎建設、及法規保障等。清華的優勢在於強大的前瞻研究能量與人才,漢民則擁有經營資源、商品化經驗、市場敏感度及專業團隊,如此產學結盟將對學術資源、企業經營與台灣產業升級產生綜效。
透過「清華—漢民聯合創新與新創平台」,校內有創業企圖心的師生將有機會系統性地與業界與投資者交流,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回應,掌握技術估值,驗證商業假設,並有效縮短商品開發周期。
漢民科技許金榮副董事長指出,聯合新創平台的成立將協助清華前瞻科研成果有系統、有步驟地商品化。漢民科技長期深耕半導體、光電、生醫產業技術與服務,並積極投入研發,希望產學合作能擴大台灣技術扎根的種子。
本校邱博文研發長指出,漢民科技加入清華產學營運總中心的產學聯盟會員,定期與校內的新創團隊召開媒合會議,討論研究與創業計畫,提供專家意見,陪伴創業團隊成長。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統計,國內新創公司前5年的存活率僅有1%,等到初期資金燒完了,還看不到希望就草草結束。邱博文研發長說,漢民與清華的合作,提供市場的連結與經營管理的協助,幫助大學新創團隊降低機會與時間成本,提高成功的機率。
邱博文研發長表示,本校新創團隊,未來將申請國科會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國發會國家新創品牌 (Startup Island TAIWAN),爭取更多資源。
漢民與本校在半導體、生醫等領域過去即有長期合作,透過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衍生新創等多元模式,建立了穩固夥伴關係。如漢民2017年即與本校合作,孵化了新創公司禾榮科技,聚焦下世代腫瘤治療技術—硼中子捕獲治療 (BNCT) 的技術商業化。
禾榮科技沈孝廉總經理今天也出席了簽約典禮。他表示,硼中子捕獲治療是跨領域的綜合技術,整合核物理、熱流學、劑量學、藥物動力學、輻射生物學等學科。清華大學提供跨領域土壤,奠定了這項技術的基礎,禾榮則進一步發展,將技術推向臨床應用,成功建立國內首座設在醫院內的硼中子捕獲治療設施。
人體細胞的運作方式就像一座城市,必須透過精密的運輸系統,將各種物質送到正確的位置。但由於運輸... (繼續閱讀)
本校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院士以「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 (繼續閱讀)
本校12月6日召開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改以各學院自主組建跨域團隊的創新模式,展現清華在教學研究... (繼續閱讀)
本校校務會議今天全票通過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將與中華大學接續討論整併具體規畫,預計於明年向教... (繼續閱讀)
本校生技所林愷悌副教授、生資所鄭惠春副教授聯手破解困擾科學界近百年的謎團,解密癌細胞為何能快... (繼續閱讀)
本校藝術學院大樓今天上樑,原本在南大校區的藝術學院學生預計後年即可搬到校本部上課。高為元校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