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大賽屢獲佳績的學生賽車團隊——清大賽車工廠今天舉辦技術發表會,展示第一組由台灣學生團隊自製的輕量化碳纖輪框,將運用在下一代新車,達到車體輕量化目標。清大賽車工廠也提升電動賽車的控制系統軟體,計畫明年再戰國際學生方程式大賽。
清大賽車工廠去年8月推出無人車,參加歐洲學生方程式大賽。在捷克賽拿下無人車組八字繞環第二名,並獲得最佳車檢獎。但在競爭更激烈的德國賽中,因車體嚴重受損壞,抱撼無法完賽。
清大賽車工廠隊長余承翰表示,去年在賽場上觀察到頂尖車隊多使用碳纖維零組件,不但減輕全車重量,也讓車體不易變形、過彎速度加快,因此今年決定不出國比賽,留在台灣專心研發自製碳纖維零組件。
余承翰表示,團隊已成功開發出輕量化的碳纖輪框及車殼,碳纖輪框的重量比前一代鋁製輪框減少了60%。全車總重目前是260公斤,希望明年的新車使用新輪框和車殼後,總重量可降至200公斤以下。
清大賽車工廠也致力提升無人車技術。動機系碩一生、技術長鄧皓銘指出,在視覺辨識方面,他們改善了演算法,讓運行速度提升50%;並增設鏡頭辨識,提升兩倍以上的賽道辨認準確度。
清大賽車工廠也在今天的發表會中動態展示第八代賽車「TH08」,展現全面升級後的防滑及輔助過彎系統。余承翰表示,TH08經軟體升級後,今年5月在鹿港車測中心進行八字繞環試車,寫下4.63秒的隊史紀錄,直逼去年德國賽的第一名速度,令團隊振奮不已。
清大賽車工廠副隊長、動機系大四生沈書煒表示,這半年來試車里程超過2百公里,終於達到預定目標,很開心團隊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清大賽車工廠感謝由本校動機系校友創辦的優群科技、惠特科技,一路支持車隊成長。此外,團隊也特別感謝美達工業加入贊助商行列。
清大賽車工廠目前有80位成員,且有三分之一為女生。團隊由林昭安教授及王培仁教授共同指導,成員主要來自動機系,還包括電機、工學院學士班、經濟、醫環、教育及運科等科系學生。
人體細胞的運作方式就像一座城市,必須透過精密的運輸系統,將各種物質送到正確的位置。但由於運輸... (繼續閱讀)
本校邀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院士以「實現淨零排放之機遇與... (繼續閱讀)
本校12月6日召開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改以各學院自主組建跨域團隊的創新模式,展現清華在教學研究... (繼續閱讀)
本校校務會議今天全票通過整併中華大學意向案,將與中華大學接續討論整併具體規畫,預計於明年向教... (繼續閱讀)
本校生技所林愷悌副教授、生資所鄭惠春副教授聯手破解困擾科學界近百年的謎團,解密癌細胞為何能快... (繼續閱讀)
本校藝術學院大樓今天上樑,原本在南大校區的藝術學院學生預計後年即可搬到校本部上課。高為元校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