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包盛盈校友:從嚴謹的科學之路走上創意發明的無限想像【2014.04.17秘書處】

 包盛盈,畢業於本校生科系,原本以為會繼續從事科學研究的她,最近登上多個國際知名設計平台:由Intel 與Vice共同創辦的"The creators project"將她與艾未未等作品登上同一版面;美國火紅的網路設計媒體之一,PSFK, 將她的創作登上首頁,與當前火紅的Google Glass並列。對於曾經往返於生命科學系館之間的她,是如何搖身一變,由充滿顯微鏡與燒杯的實驗室,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以設計創新聞名的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呢?包盛盈校友與我們分享他跨領域的傳奇過程。

身材高挑、長髮飄逸的她,大學時期經常在清華校園裡,手持螺絲起子時不時將電腦拆開來玩。包盛盈曾經在生科系館裡染著細胞,注視著顯微鏡,分析研究數據的同時,她的攝影作品也正在藝術中心裡展出。 如果有一種機器能夠透視她的腦袋,你可以看到兩個極端:一端是理性思考主導的包盛盈,扎實的科學訓練讓她謹慎、理智,邏輯分析絕對是他她的強項;而另一端則是打從出生就被藝術細胞佔領的包盛盈,是感受細膩入微,而又充滿想像力的。在一個軸線上的兩個極端,住在同一個身體裡,讓她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

包盛盈校友在清華就讀並在藝術中心展出作品時,曾經接受媒體採訪,當時她便提到融合科技與人文藝術的跨領域興趣。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取捨的問題。曾經,許多人給她的建議是發展學術「正業」,將藝術創作當成閒暇時的休閒就好,然而她卻不知不覺地將兩者串聯了起來。

按照規定畢業只需要修120多個學分,她是同學中少數自行跑去外系修輔系的學生。默默地,四年下來她累積了很多資訊工程的專業基礎,這不但讓她成為具有程式背景的生科人,又正好踏入了基因體解碼,生物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今天,"Big Data" 成為火紅的研究領域。然而,這時她又看見了未來,或者,更貼切的說,她看見了自己,勇敢地轉向了另一個新的方向。這次,包盛盈將藝術創作與科技結合,研究未來的「後數位時代」互動界面。她的最新作品魔術陽光(LightByte) 從四千六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他角逐的項目都是國際產業及政府團隊,而她竟是以學生身份獨立參賽,經過四十九位國際評審,獲得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iF設計大獎 。

如果大地是一塊畫布,陽光便是顏料,只要在紙上輕輕一畫,就能將灑進屋裡的陽光立即化為你所創造的形狀。透過這個裝置,你也可以改變遠方的陽光,用來傳達心意。包盛盈創造出讓人人都能擁有的魔法,隨心所欲將窗外灑進來的陽光變成意想不到的驚奇。(影片連結: http://augmentingnature.com/)

由於具有跨領域的背景,結合科技與創作,她的研究既在計算機圖學頂級年度會議SIGGRAPH中的Emerging Technologies 中發表,又在西班牙的當代美術館以互動藝術的形式展出,最近更融合科技與互動創作,受邀至史丹佛大學、矽谷等地演講。

包盛盈校友認為,跨領域的研究是未來的趨勢, 當時她在清華所扎根的基礎,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後,竟化為無比受用的,別人偷也偷不走的寶藏。

課業之餘,包盛盈也是清華攝影社的社長,每每拾起相機,透過鏡頭觀察光與影的變化,也許正是今天造成魔術陽光這件作品的緣起。在擔任社長的期間,除了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愛之外,她的創業家精神與十足的鬼點子也開啟不少社團的新方向,她的點子常常出現在寫給課指組的企劃書裡。

在她任內一年舉辦至少兩次大規模的展覽,包括攝影社三十週年回顧展, 淡水捷運站的藝術類社團聯合展覽等等,並與前任社長合力成立清華攝影棚,也開啟與其他社團的合作的新方向,例如當時與帆船社合辦的「攝影船情」,不但為校園人物留下清華生活的回憶,並且透過這些創新活動,成功地為社團募款,翻新攝影社的暗房設備,成為當年全活動中心唯一有冷氣有電腦有冰箱有防潮櫃,而且一日入社終生免社費的社團,更拿下年度藝術類社團競賽第一名。這正是創業家精神在校園中的實踐,這樣的精神跟著她來到美國,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創造並實現。

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讀博士的包盛盈校友表示,在名校的物質資源其實並不總是如外界想像的多,反倒是步調飛快,一人常常要分飾多角。她在麻省理工學院帶領好幾項計劃,從創意研發到成品實現的過程,所必須歷經的每一個步驟,包括對內對外的談判溝通、資源協調、 團隊招募、乃至成品實現後,影音的編導、拍攝、與後置,行銷,及演講等等,在有限的資源下,樣樣都得要一手包辦,除了驚人的工作量,經歷挫折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而她除了麻省理工的博士研究之外,其實還有國際行銷‭的專業經驗,‬她已協助不少美國的創業團隊成功將產品上市,並獲得包括MIT 100K以及Global Idea Challenge等創業大獎。‬她還沒取得博士,就已經有不少創投家找上她,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幫助世界上的人實現夢想。‬‬

競爭激烈的環境,讓他更善於multitasking。在大四時,她便毛遂自薦給當時有興趣的公司。她每週將課安排在一周的前三天,另外兩天他就到臺北去工作。因為她認為最有效的學習就是從實務中吸取經驗,這也讓她在大學還沒畢業之前,就提前進入職場。她也樂於與人分享,在清華當學生時,每週固定時間,一大早就到科學園區的實驗中學雙語部授課,她也參加科服社,將科學推廣,提攜後進。這些經驗不但成為她人生中值得回憶的片段,更為她日後在美國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奠下基礎,不斷突破 。

然而當壓力一來的時候,求取生活上的平衡便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你正巧來到了MIT的媒體實驗室,聽見琴聲,那有可能是包盛盈校友。鋼琴是她從小培養的興趣,在清華校園中幾乎每一架鋼琴,從大禮堂的平台,湖畔的琴房,到不能講是什麼地方的隱藏版鋼琴,曾經都有她的琴聲。當她隻身來到美國,歷經的阻礙和考驗是在台灣時難以想像的。在她過關斬將的同時,只要彈一會兒琴,就像吃到無敵星星的馬力歐一樣,因此她很鼓勵大家在校園中找出自己的興趣,在未來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不管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去演講或展覽,我最懷念的時光之一還是在清華的日子。」她說,「清華就是一個處處充滿inspiration的地方,每次只要有機會回台灣,到了新竹,一定會回清華看看, 電梯裡播報『五樓到了,電梯門要開了』的聲音還是同一個,可惜攝影社的鑰匙已經換新了。」 她也一直想找機會感謝當時的學務處長李敏教授,「在我擔任攝影社長時經常受到他的帶領」他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她到美國後李老師仍然傳來關心。包盛盈也提到要「感謝清大生科系,讓我有機會能在清華大學裡成長。隻身來到美國留學,更要特別感謝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與各地外館、波士頓文化組的支持。」

她說,「清華的導師制度非常好,即使來到麻省理工學院仍然常常想起導師許宗雄教授的導聚,以及在神經科學研究上給她最多指導的張兗君教授、在生化課電人最兇但是其實非常願意花時間啟發學生的李寬容教授、資訊工程系與生科系裡經常被她纏著問問題的教授和助教們、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攝影社,科服社,陳楚驤老師以及許多值得感謝的良師益友!清華校園裡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塊寶藏,很羨慕現在正在清華裡的同學們,可以享受在湖畔林蔭下的時光,在這塊美好的校園中挖寶。其實,珍貴的事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包盛盈校友的小檔案: http://paoshengying.com

<<包盛盈校友:從嚴謹的科學之路走上創意發明的無限想像>>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