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賀陳弘、張正尚二位教授獲教育部第55屆學術獎殊榮【2011.11.03秘書處】

教育部於日前公布第五十五屆學術獎得獎名單,本校工學院賀陳弘院長及電機系張正尚教授於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表現卓越,獲此殊榮。教育部預定於100年12月下旬舉行公開頒獎典禮。以下為二位獲獎人簡介:

賀陳弘教授於獲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後旋即返國任教,在清華服務的20餘年間,他致力於複合材料加工及非傳統加工研究,為國際知名之機械製造工程學者。

賀陳弘教授的研究成果兼具學術與產業應用價值。八O年代國內的製造業雖然是經濟發展的主力,但多屬代工性質,自有核心技術不足,關鍵零組件受制於人,研發風氣與環境也不盡理想。初始幾年可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他除了逐步建立實驗各項研究設備之外,也在機械製造產業界推廣製程分析改善的觀念。所建立的研究設備,包括各種工具機與多項在當時先驅,這些先驅製造方法其後在產業界的應用日廣。

他所發展的製程模型兼重理論與實作,從國內實際的工程問題出發,建立合適的理論模型,以理解其問題之本源,辨認主要的製程影響因素,進而提出製程改善的方法。

賀陳弘教授的研究成果豐碩,獲得許多殊榮,包括國科會三屆傑出研究獎;美國機械工程學會及國際材料與製造工程院Fellows。也獲得清大傑出教學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及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等。他擔任十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編輯委員,並獲頒Prof. Fryderyk Staub Golden Owl Award,是一位機械製造科研成果領先國際之學者。

張正尚教授1993年返國於清華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通訊網路。18年來張教授在網路系統理論、布可夫-范紐曼交換機,以及光佇列的研究成果豐碩。

1997年張教授提出網路系統理論,專注於最壞情形分析,被譽稱為「網路計算工具(Network Calculus)」。他將此理論和等效頻寬理論寫成研究專書「Performance Guarante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並於2000年出版。

1999年他從事高速交換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布可夫-范紐曼(Birkhoff-von Neumann)交換機的架構,為高速交換機的領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隨著矽導計畫及卓越計畫的發展,張教授在清華組成高速交換機的研究團隊,從理論架構、晶片設計至系統合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布可夫-范紐曼交換機的原型機。2008年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獲選為【「科學50」─國科會50科學成就】之一。張教授及李端興教授將研究團隊近十年研究成果整理寫成「Principles, Architectures, and Mathematical Theory of High Performance Packet Switches」的專書,以新的觀點詮釋高速交換機,專書於2008年發行。

張教授的研究團隊八年前也開始從事光佇列的研究,他們找出一種可以以遞回的方式,由小的光佇列組成大的光佇列,而其所需的光交換(引導)元件和光纖的長度是最小的,引導的過程是讓光封包自行引導(self-routing),此一發現,大大的簡化了系統的設計。他們在此領域的第一篇長篇論文被收錄於2004年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並於2006年獲得第四屆有庠科技論文獎。後續的另一篇論文亦於2007年獲得第五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對於獲獎,張教授非常感謝研究團隊及研究生的努力與付出,他對多位主管的支持與幫助,以及身旁的同事及朋友的包容與照顧深表感激。

教育部為獎勵學術研究,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促進大學發展其特色,因此設置學術獎。第55屆學術獎申請件數為86件,分為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及工程及應用科學六個類科,共選出10位獲獎人。「學術獎」已為國內評核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遴選過程極為嚴謹。二位教授得以在眾多頂尖學者中脫穎而出,實屬難得。

<<賀陳弘、張正尚二位教授獲教育部第55屆學術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