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歷史所李卓穎助理教授 獲頒「竺可楨科學史獎」【2011.08.12秘書處】

歷史所李卓穎老師於東亞科技與醫學史領域上,發表了一篇極有原創性的論文,獲得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的肯定,於7月25至29日安徽合肥召開的大會中,頒予2011年竺可楨科學史獎(Zhu Kezhen Award),這個獎項每三年頒發一次,每次僅有一位獲獎人。李老師很感性的表示,要將這個獎獻給他的家人、師友和學生,特別是他2004年過世的父親李覺敏先生。

李卓穎老師於2007年獲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博士學位,曾在國立新加坡大學中文系任博士後研究,後於2008年加入本校歷史所。他於2010年發表在《東亞科技與社會》國際期刊上的論文,"Contending Strategies, Collaboration among Local Specialists and Officials, and Hydrological Reform in the Late-Fifteenth-Century Lower Yangzi Delta",獲得世界知名的中國農業史專家、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白馥蘭教授 (Francesca Bray) 大力推薦,並獲得這項殊榮。

李教授表示,這篇論文是探討十五世紀明代江南地區的地方水利專家和官員,如何通力合作,以新思維、新方法,進行水利改革,解決了江南長期的水利問題。撰寫期間得到清大增能計畫的補助。論文中文版收錄於2012年將出版的北京中華書局《環境‧社會》叢書中。

「竺可楨科學史獎」是為了紀念中國著名的學者竺可楨(1890-1974)而設。竺可楨先生為清華第二屆直接留美生,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回國後創建中國大學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長達十三年,194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由全球頂尖的東亞科技醫學史專家組成。學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體大會和國際研討會,同時頒發竺可楨科學史獎,獎勵包括獎章、證書和1000美元獎金。

<<歷史所李卓穎助理教授 獲頒「竺可楨科學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