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期許清華為未來培養人才【2020.12.25秘書處】

本校於12月11日舉行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們針對培養人才、發展後醫學領域、疫情後的挑戰三大方向提出許多建設性建議。本屆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清華前校長劉兆玄教授特別指出,期待清華能為未來培養具有高附加價值的人才。

本屆共有9位委員出席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包括:吳玉山院士(依姓名筆畫排序)、周行一教授、陳郁秀董事長、張德明院長、童子賢董事長、曾志朗院士、劉文雄院長、劉兆玄教授、鄭崇華董事長。劉兆玄教授在會議一開始表示,黃秉乾院士、劉炯朗前校長兩位委員以往每年都來參加會議,但在今年離開了,因此他邀請所有與會人員起立為他們默哀。

為未來培養人才 提升附加價值

本校賀陳弘校長向委員說明,清華在跨領域方面一向表現卓越,近年來新增的學院都與人文相關,並非稀釋理工方面的教學資源,而是希望透過人文教育為學生增加「本錢」。他指出,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透過跨域間合作,為學生創造更多可能性,「清華3.0就是科技加人文。」校長說。

賀陳弘校長表示,人類重大的問題都和人文、科技兩個方面相關,因此社會亟需兩者兼備的領導人才。清華透過創新的招生和育才計畫,尋找動機強烈的學生,並且進一步對高中教育產生領導作用,目的就是要培養人才來回應未來社會上的重大議題。

劉兆玄教授指出,清華在大一不分系的課程安排中,可考慮跨院選課。例如化學、物理、生科、材料的大一生共同修習普通化學、普通物理、生命科學導論、材料科學導論等,之後再參考學生志願分系。

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教授以美國大學的例子說明,有些學校會把學生安排到西安交通大學,因應未來中國發展一帶一路的趨勢。他希望清華也能將眼界放遠,思考如何培養出能夠領導全球社會的人才。

政治大學前校長周行一教授表示,清華在培養跨域人才的努力上不言而喻,清華有良好的基礎,教授也十分有企圖心。他期許清華能培養具有創造力、整合力的人才,也訓練他們自己找答案的能力,不僅提升學習的附加價值,也能提高他們的成就感。

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認為,清華以理工聞名,如今跨足人文、藝術領域,提供未來的工程師更寬廣的胸襟與視野。因此,他特別希望清華能強調通識教育,教導學生欣賞美的能力,「通識教育是一場能帶走的饗宴。」他引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之言說明。

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院士建議,清華將人社相關領域與理工生命領域做深度且有意義的整合,自然能夠拓展學生眼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他也希望清華能注重各學院中師生比的問題,減輕教師教學負擔。

全力發展醫學教育 培養跨域醫師

「醫學是理工院系重大的出海口。」賀陳弘校長在會議上指出,目前清華積極在桃園辦理醫院,醫院的營收則將用以支持醫學院的發展。

北榮張德明院長建議,清華可著重發展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大數據數位醫療、再生醫療、防疫等,引領未來趨勢。他也說,清華應全力爭取學士後醫學系,並配合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發展。

張德明院長表示,醫學公費生目前每年約115名,留任率只有不到2成。賀陳弘校長則回應,清華將透過精準選才,篩選出動機強、有跨域特質的學生,將留任率提升至3成,也希望培養學士後醫學生雙專長,讓他們在偏鄉能有好的發揮。

張德明院長強調,清華附設醫院鄰近機場,可望成為國際醫療及技術訓練中心,並發展相關科別。他指出,醫學影像技術是未來臨床醫學的重要發展,提供遠距治療的可能性,清華可引領此領域的發展。

積極面對疫情過後高教的挑戰

賀陳弘校長指出,疫情雖衝擊全世界,但台灣防疫成果豐碩,學生、教授大致都還能維持正常的校園生活及實體課程。但這也使得台灣線上教學較為落後,但線上課程是未來高教趨勢。

校長認為,未來高等教育將遭受嚴峻的考驗,隨著網路課程機動性高變得更加受歡迎,大學提供相關課程的競爭更加激烈。以國際知名大學為首的集團將逐漸整合,各國第二、三線的大學則漸消亡,清華應積極因應這波趨勢。

台達鄭崇華董事長表示,清華師資陣容強大,但線上課程的發展仍不足。他認為,將教授上課過程記錄下來,不僅能令無法到校的學生受益,教師也會感受到外界激勵,提升授課的品質。

曾志朗教授說,許多在國外任教的教授在疫情後選擇返台,清華應趁著這波趨勢積極招攬人才,為校園注入更多優秀新血。

吳玉山院士則建議,清華可試著發展防疫相關研究,結合人文與社會科學和生命與公衛領域,探索兩者兼容的可行方案。

賀陳弘校長最後表示,十分感謝委員們對清華的建議,清華正透過辦學創新,為台灣教育帶入新的理念,清華也將在每個領域持續努力、邁向頂尖。

<<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期許清華為未來培養人才>> 檔案下載: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