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於5月24日邀請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教授,以其發現綠色螢光蛋白的經驗進行「點燃生命之光」專題演講。查爾菲教授表示,基礎研究是很重要的工作,可洞悉人類的疾病、並推動農業及工業的發展。他強調「不預設立場、堅持及樂與他人合作,終能有新發現」。此行,本校特別安排查爾菲教授至腦科中心進行交流及經驗分享,彼此對正在發展的研究工作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力俊校長提及查爾菲教授求學過程及學術生涯原本並不順遂,但他堅持個人理念、不隨波逐流,終在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平凡中的不平凡。「其實人生是透過摸索找到方向」,陳校長對現場高中生表示,查爾菲教授在高中畢業時也曾徬徨,不能確定要念什麼,除了有貴人相助外,他堅持理念有所執著,終能成就大事業。
「要獲得諾貝爾獎等重要獎項常常靠運氣,雖然常有遺珠之憾,但拿到者都是實至名歸。」陳力俊以校長鏗鏘有力的語調強調。他進一步提到,多年來他觀察不同的大師特質,多半具備平易近人且友善、思路非常清晰、善於與人溝通、知識淵博及精於表達等風範,他說,這些特點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科學研究的成功是要透過不同的途徑」查爾菲教授指出,雖然有許多路徑可以造就科學研究的成功,但許多發現都是意料之外的,他開玩笑地說,他會在假日一個人進實驗室做實驗,一旦有任何重大發現,就在週一告訴大家;如果失敗了,就會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他提到大三在實驗室裡面進行暑期實習,所有的實驗幾乎都是失敗的,質疑「真正的科學家」的定義。他說,當不知道一件事情,就要去找出答案,但當時自己並未去尋求別人的幫助,實驗失敗可想而知。他曾經萌生放棄當科學家的念頭,但幾經摸索,將大學中學到但看似零散的知識再串聯起來,對自己卻有很大的幫助,因而重返科學界,也是他達到科學成就的關鍵。
<>查爾菲教授表示,多年來的研究工作讓他對科學研究有一些不同早期的認知。他指出,雖然絕大多數的發現是偶然的,但是科技進步卻是累積而成的,這些年他由實驗室的學生和博士後研究員的互動中發現許多創新的方法,他強調,在科學研究上應樂於與他人合作。此外,基礎研究是推動創新的引擎,不可忽視。查爾菲教授為美國科學家,1977年獲得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並於2004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與日籍科學家下村脩博士及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院士因發現綠色螢光蛋白,於2008年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榮耀。這項技術已被廣泛運用於生理學和醫學等領域,深深影響當代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
由本校退休教職員工、眷屬、校友及清華之友組成的「清華志工團」,18正式開始在行政大樓一樓提供服... (繼續閱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在日益頻繁的接觸過程中,彼此間也互有影響。本校外籍生人數逐... (繼續閱讀)
本校化學系「國科會講座教授」磯部稔教授出席12月3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七屆朱拉蓬公主國際科學... (繼續閱讀)
江國寧教授因其在微電子封裝與電子元件的力學分析、設計與可靠度評估理論與驗證上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繼續閱讀)
本校著眼於與中國大陸高校的互動交流,並逐步建立雙方未來學術合作的交流平台,陳力俊校長分別在11... (繼續閱讀)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EARU)第18屆年會暨第3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