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六個Script功能提供基本運作功能,若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故事

「果蠅腦神經網路圖譜」受到諾貝爾大師詹姆斯華生讚賞【2008.07.24秘書處】

清華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教授於今年六月底應邀到美國的Woods Hole海洋生物實驗室與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參訪與演講,講題為「建構果蠅腦的神經網路圖譜」 (註)。以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聞名全球的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也出現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的演講會場上,在聆聽了江安世教授的演講後,他興致勃勃地提了許多問題,江教授也一一為他解答。這場演講確實讓已年過八十的華生博士眼睛一亮,精神奕奕,因為這是他首次目睹生物腦中真正的神經網路。在演講會後,華生仍意猶未盡地與江教授繼續討論神經網路,並熱情邀約江教授夫婦至其家中餐敘,這讓江教授感到無比地興奮與榮幸。

華生夫婦以香檳及盛宴款待來客,高度讚賞江教授所建構的果蠅腦神經網路圖譜與其投注的研究心力。這位諾貝爾大師娓娓述說著他此生最看重的四件大事: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發展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世界頂尖的癌症與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起始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及破解大腦神經網路,前面三件事情已分別於1953年、2000年及2003年完成或告一段落,而第四件事情是他現在所殷切期待的。其實與華生同獲諾貝爾獎的克里克(Francis Crick)於晚年也潛心研究人類的意識,並在他的著書-「驚異的假說」中點明腦神經網路連結就是意識的根源。如今,華生博士看到江安世教授已端出神經網路圖譜的雛型,認為完整的神經網路及大腦運作之謎遲早會被解開,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個夢想成真,那將是科學上的一項重大成就。

江教授於2001年初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時,即以其精湛的生物影像技術被譽為台灣來的「魔幻手指」,對方並以優渥的條件挖角他,但江教授堅持留在台灣實現他的研究夢想,於2007年陸續發表了台灣首篇Cell及Nature Neuroscience的頂尖期刊論文。華生認為:江安世教授所帶領的台灣研究團隊能創造出如此優異的成果,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成就。顯然,腦神經圖譜的研究已為台灣在神經科學界贏得了重要的國際地位與尊重。

註:江安世教授此次美國行的演講地點及英文題目如下:

2008/06/30 Building a Wiring Diagram of the Drosophila Brain. Woods Hole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MA, USA.

2008/07/10 Building a Wiring Diagram of the Drosophila Brai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NY, USA

詹姆斯華生小傳
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生於西元1928年,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於1953年與法蘭西克里克(France Crick)和摩里斯威爾京(Maurice Wilkins)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及闡釋此結構與遺傳訊息代代相傳的關連性,三人並因此於1962年共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華生博士於1956年至1976年間任職於哈佛大學生物實驗室,並於1968年起擔任美國頂尖研究機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主持人長達35年。在這期間,他致力於推展癌症與神經科學研究,而於1989年至1992年更帶領美國啟動全球性的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這項工程耗大的DNA解碼工作終於2003年大功告成。因此,解開DNA結構與人類遺傳密碼可說是華生博士畢生最大的成就。他於2004年起擔任冷泉港實驗室的榮譽主席,直至2007年退休為止。華生博士著有許多科學書籍,其中最有名的是經典教科書「基因分子生物學」(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及暢銷書「雙股螺旋」(The Double Helix)。

<<「果蠅腦神經網路圖譜」受到諾貝爾大師詹姆斯華生讚賞>>